大都市回城一个修车的女知青

发布时间:2025-09-15 21:15  浏览量:2

我遇到了一位修车的女知青

八十年代末,我从内蒙古乌拉山下调回了让我陌生而繁华的天津,妻子与我都是内蒙古兵团的知青,她早于八年前(1979年)病退回天津。如今我只是两手空空的穷知青,无奈与妻子和娃娃寄住在老岳父家。(岳父家有二间屋)我们居住在南运河边的一个胡同,我每上班骑自行车上下班从胡同口的街头上行驶,就会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道路边摆了一个修车摊。(修自行车和摩托车)看到她齐耳短发,身材高挑,眉目秀气,虽然她上身穿着旧花格布衬衣,下身穿着一条褪色的牛仔库,但还是掩盖不住她少女时代的俊秀的风韵。满脸汗水的她忙碌地修车,手脚干活利索的摸样,引来了很多路人的敬佩的目光。看来她的修车摊的生意还很红火。(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天津人上班主要的交通工具都是骑自行车,少部分人骑摩托车)此时,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好奇,在大都市女人修车很稀少,简直是凤毛麟角,凭我想象观察力,我猜测她肯定是一个进城的打工妹,她的经历肯定有故事,我琢磨日后有空采访这位女修车人,但由于早晚匆匆上下班,我一直好长时间没有走近她。

二年后一个晚上,我下班的时候,行驶到北大关大街时,突然自行车胎被扎了,我立刻想到那位修车的女人,我推着自行车直奔南运边胡同口街头的那个修自行车滩。这是我头一次走近这位女修车人,我对他说:“大姐,我的车胎可能扎了。”(在天津,一般称呼年轻的女性为大姐)只见她抬头瞅了我一眼,很热情地说:“大哥,稍微等一会儿,我立马给您补胎。”她的一口娴熟正宗的天津卫话,像一股电流冲击着我的大脑,我的丰富的想象力,此时被现实撕扯的粉碎,这位修车女并不是农村进城的打工妹,而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在她给我扒车胎的时间,我便主动地与她闲聊起来。我开口说:“大姐,您修车技术还真不赖,您是我在天津看到的头一个修车女师傅,您要是方便的话,您是否可以讲讲您的经历?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原在内蒙古兵团下乡,我叫付晓峰,如今在区文化馆文学社活动。”只见她坦率地叙述道:“大哥,您到我这里修车,就是照顾我的生意,您想找素材,搞社会调查,我叫许丽,可以说说我家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接着许丽开始讲述她的苦难的经历:“我家在附近南运河边的许家胡同,家里很穷,父亲病故多年,只有一个老娘,也没有正式工作,倒腾买些旧衣服在西日大街摆摊做些小生意。(天津过去的鬼市)我出身不好,我父亲原是棺材铺的掌柜,(老板)常年雇佣四个木匠做棺材,有了一段剥削人的罪恶史,父亲被定为资本家。天津五六十年代,还一直实行土葬,在文革前,政府还一直允许我父亲开棺材铺,因此行业不吉利,没人干。可是文革时,街道居委会的大娘们说我父亲是资本家兼恶霸,(干白事的属于杂八地青帮混混儿)将我父亲批斗多日,回到家不久就病逝了,做了一辈子棺材的父亲死后却用家里的衣柜入殓在野外埋葬了。1968年根底,因为我家成分高,街道干部来我家动员已高三毕业的我,下乡到甘肃天水农村,我含着眼泪离开了孤苦伶仃的老娘,我作为家里唯一孩子,我担心没有工作的老娘如何活下去?后来我探家回来才知道,老娘靠捡废品坚强地活着。我每次回天津探家,老娘劝我在甘肃天水农村找个好婆家,千万不要回天津,回来找不到饭碗。后来我听了母亲的话,于1975年冬天,我在甘肃天水农村找了一个农民,他是一个贫下中农,他长的高大英武,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他不嫌弃我家庭成分高。就这样,我就在甘肃天水农村安家落户了。”后来,我们生了一儿一女,二个娃娃。农村生活虽然苦,我感觉到平平安安地生活,日子也很顺心。1979年,全国知青大返城的时候,甘肃天水农村的知青几乎都走光了,我也没有动心,立志在大西北当一辈子农民。可是七年后,(1986年)与我一块下乡到甘肃天水农村,早已病退返城的天津女同学张兰来信告诉我,我的老娘病倒在床上,好心的邻居暂时给送些饭,让我回天津照料老娘。就这样,我才与婆婆协商与丈夫办假离婚带娃回天津照顾老娘。回城后安顿妥再复婚。朴实的婆婆拉着我的手哽咽说:“好闺女,你本是大城市人,天津的老娘等着你照管,娘同意你离婚,离开这个穷山沟,不要让我儿子再把你捆绑在西北农村一辈子。”婆婆的一席话,让我感动地说不出一句话儿。那天,我与丈夫去乡政府办离婚,丈夫一直没有吱声,一颗颗泪蛋蛋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我瞅着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牵手十多年的男人,我的心里像刀子绞的难受……我没有想到自己的男人竟说出如此绝情绝意的话:“娃他娘,你回天津找个城里的工人,哦(我)是个农村人,不配再做你的男人。”丈夫的一番话,无疑是给我的心上雪上加霜。我痛苦地搂抱着丈夫,我没有解释,更没有发誓!我要让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我的一颗不变的心。就这样,我带着二个娃娃办回了天津。虽然我与两个娃娃上了户口,街道居委会的大娘们对我依然很冷淡。(虽然全国范围已取消家庭成分,但“极左的思想”依旧在社会各个角落根深蒂固)街道的大娘们还是把我当成万恶的资本家的女儿,冷冰冰地通知我,在家待业。

我知道自己没有学历,也没有背景,我很难找到工作。我不能让全家四口人喝西北风,我开始在城里四处打临时工,在车站货场扛过洋灰袋子,在砖瓦场背过砖,我咬着牙熬了整整一年,后来我的腰部扭伤,无奈我就在街上摆了这个修车摊,只靠修自行车挣不上钱,我又到书店买了一本维修摩托车机械方面的书籍,回到家开始专研苦学,不到半年,我初步掌握了维修摩托车的基础技术。半年后,我让西北的农村丈夫来到天津,先到民政局办了复婚手续,丈夫没有户口,日子虽清苦,但终归全家团圆了。我对丈夫说:“我不能回城抛弃你,咱们夫妻即使在大城市讨饭,也要不分离。”不久,我丈夫在附近的一个小煤店干临时工,整天在媒堆里摸爬滚打,当了一个煤黑子。年迈有病的老娘依旧坚持在街道一家儿童服装厂做加工活,平日她可以把加工活带到家里,做些锁扣眼和钉扣子等加工活,按计件挣钱。我与丈夫及二个娃娃,我们一家五口人勉强度日。”她没有再说下去,她两眼泪汪汪…….听到她的一番讲述的苦难的经历,我的心里一阵酸楚,我的心里也有几分触动!我为这位坚强的女知青带着二个娃娃回城后依旧没有抛弃农村的丈夫,而艰辛地打拼而深深地敬佩和感动!我没有吱声,我陷入进了久久地沉默………只见她很麻利地端来半小盆水,将车胎打满气,然后将车胎放在水盆里寻找漏洞,不一会发现车胎二处冒水泡。我开玩笑地说:“祸不单行,还是一双,扎了二个洞眼。”她认真地说:“大哥,不要着急,我再给您好好检查一下车外胎(外带),看看是否扎上铁钉和玻璃碴子?”在她的耐心地检查,终于在外带寻找出一个微小的玻璃碴子,她很认真地用钳子夹出来,消除了隐患。不一会,车胎补好了,车修好了,我把钱扔在车摊前一个铁盒里,她一边擦擦了带油污的双手,一边拿一块抹布帮我擦自行车,她很真诚地说:“大哥,不要给钱了,你是一个热心肠的拿笔杆的老知青,日后,我有事还要麻烦您的。”我笑了笑地说:“许姐修车很辛苦,我付钱是应该的,何况你这小修车摊也是做生意。今天,在此修车,我收获很大,您是一个敢做敢当有良知的女知青,不抛弃农民丈夫,不怕艰难,回城摆摊修车,不仅能修自行车,还会修理摩托车,靠自己的双手求生存,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至于,我一个普通的知青,给您帮不了啥大忙,但是多一个知青朋友,多一条道,我很敬重您这个自强自立的修车的女知青。”接着我恳切地说:“许姐,我很冒失地给您说一条建议,不知是否合适?供您参考,日后,您修车的同时,可干一些公益的事,配合街道文明建设的活动,给军人和残疾人免费修车,这需要您做出一些无私的奉献和牺牲,您也能得到社会的回报。”我的话儿刚落地,只见眼前的这个眉眼挂着汗水,黝黑面孔的修车女知青微笑地说:“谢谢付老师给我指出一条道,这是给我最好的帮助。”当我骑车离开这个修车摊,行驶出很远,我回头眺望,那个修车的女知青还站在那里向我瞭望。

修车女知青上了报纸而出了名,可她的农民丈夫却被流氓殴打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传遍了整个南运河畔。许家胡同口的街头那个摆修车摊的女知青竟然上了报纸,报纸上还有一个新闻记者对她写了一篇专访的文章。报纸上还上了一张这个修车女知青免费给一位武警战士修自行车,而那个武警战士也跟她一块修车的照片。报纸上说,这位无正式职业的留守甘肃农村的女知青为了照顾年迈的老娘,带着农民的丈夫和二个娃娃回城,以摆摊修车为业求生存,这个卑微的女知青不忘报效国家,不忘回报社会,为军人和残疾人免费修车…….这个修车女知青竟上了报纸,成了新闻人物,到她的修车摊修车人渐渐地多了,而她的修车的生意也日益红火起来。这个小修车摊生意好,也使这个修车女知青忙的歇不住脚。还有很多人不修车,也大老远到这个修车摊来一睹这个上报纸的女知青的风采。更重要的是惊动了区里和街道办事处及胡同里居委会的干部们,他们更要关心这位促进本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修车的女知青。当这些人民的公仆来到这个修车摊,向这位女知青问寒问暖时,给这个街头小小的修车摊送来了人民政府的温暖。

谁能知道上报纸的修车女知青在许家胡同成了知名人物,胡同里的左邻右舍,大娘大婶们都纷纷奔走相告,说长道短。当她们看到许丽起早贪黑地在街头摆摊修车时,一个绰号“半道街”在居委会搞计划生育工作的杜二婶,当面对着她嚼着舌根:“闺女,瞧您长的好摸样,上了报纸的名人,怎么还缺心眼和一个土的掉渣的西北老农民过日子?遭受这个洋罪?你干脆拍拍屁股和这土老帽离婚,带着俩个娃再改嫁咱城里人,到时你也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好工作,还用你每天在街头摆摊修车。”只见许丽很冷静地微笑地说:“谢谢您老人家的一片好意,我不能坏了良心,抛弃我的男人,我不能让我的二个娃娃没有亲爹。”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位修车女知青的日子开始变得不在安静。一天傍晚,她的同学张兰来家探望。张兰诚恳地说:“许丽姐,你上了报纸,出了名,给咱学校也增了光,同学们都很惦记着你。不过,今日我受人委托,你还记得咱们高三一班的男同学周家旺,他爹是咱区公安分局的副局长,周家旺没有下乡,他如今在咱区建委当主任,他事业成功,可是婚姻不顺利,先后找了三个媳妇都离婚了,也没有娃娃,至今还单身一人,他从报纸上得知你的情况,他很同情你的处境,他十分爱慕你的人品和善良,他特别委托我,让我促成你们的婚事,他很大度,他说,只要你和农村丈夫离婚,他愿意你带二个娃娃嫁给他,你可在区政府机关里工作。”许丽听罢同学张兰的一番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同学张兰,今天却扮演了一个媒婆的角色。她了解男同学周家旺的根底,他在中学的时候,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爱沾花惹草,全靠他父亲的官职,他才也当了官,后因他荒淫无度,患了梅毒病。如今他乘人之危,又要打我的坏主意,想祸害我。想到此,许丽很气愤,但她强压住心里的火气,她很平静地说:“张兰,我很感谢你的一番美意,可我许丽是个正派人,我宁可穷的讨饭,也不抛弃我的农村丈夫,你告诉周家旺,我一个棺材铺老板的女儿高攀不起他这个红色大干部!”许丽一番不软不硬的话,使张兰很尴尬,她很懊悔自己的冒失和愚蠢,为周家旺牵线说媒而碰了一鼻子灰。此时,张兰满脸堆笑向许丽道歉:“许丽,原谅我的冒失!可恨的周家旺到我单位二次,他知道我与你关系好,让我帮他办这此事,我就无奈就来了。”许丽见到张兰的真诚的道歉,她的心里也不计较这事了。许丽笑着对张兰说:“不提这不愉快的事了,我俩还是老同学。”张兰为了扭转话题,她闲聊地说:“许姐,我想起咱俩上小学的时候,你家还住着一很宽敞大院,如今你家为何住在这样的小屋?”只见许丽低着头,久久地不再吱声。似乎她已陷入到不堪回首的岁月:文革前,许家在胡同里有二座大杂院,一座大院住人,另一座大院是停放棺木的棺材铺。文革中,街道造反派强夺走二座大院,把院内二十口棺木烧毁,将许家人赶到旁边的一座大打杂院的一间八平米的小屋…….回忆是苦涩的,时间却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人命运与角色:她曾是一个棺材老板的女儿,一个城市下乡的女知青,一个甘肃天水农村的农民,如今她又是这座城市一个无正式职业个体户。

一天大早,修车的女知青到大胡同批发市场购买自行车零件,他的农民丈夫替她到街头路边摆摊修车。这时候,来了二个穿的花里胡哨的衣裳,头上留着长发的年轻小伙子推来一辆飞鸽牌子的自行车,说车胎扎了,瞅他们的打扮,就知道是俩个是社会混混流氓。不一会车胎补好了,可是那俩个混混没有交修车费,很蛮横地把车推走了,看到此情况,那个修车汉不肯罢休,他用一口大西北地方方言骂道:“奶奶的,你俩个尕娃,修车不给钱,连一声屁不放就走了。”那俩个流氓听到了修车汉的骂声不是天津口音,知道是外地的打工老农民,他俩不想在外地人面前栽面,(栽面:为天津老话丢人)他俩疯狂地转身回到修车摊,就对那个修车汉一顿拳脚殴打,一边暴打,一边破口大骂:“你这个乡巴佬,你娘们都已上了报纸,成了大名人,为社会多做些好事,你还和我们要修车费,你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马王爷长几只眼,今天让你尝尝二位爷爷的厉害!”此时,这两个流氓已失去了人性,简直与畜生无异。不知为何,面对眼前的二个流氓动粗,那个长的高大的西北汉子竟没有还手,他被打倒在地上,围观的一个到市场买菜的大娘气愤地喊叫:“大白天,浑小子欺负人,没有王法!”那俩个流氓瞧见有人抱打不平,见势不妙,便灰匆匆地骑车溜了。当许丽来到修车摊,瞅着倒在地上满脸血迹的丈夫,这位在经历下乡多少个苦难日子,回城找不上职业而靠修自行车维持生计的坚强女知青,从来都没有哭泣过,今天她瞅到自己的农村丈夫无辜被街上的二个流氓暴打,她搂抱着丈夫痛声大哭…..她哭自己一个城市的媳妇竟保护不了自己的农村男人,让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男人跟着媳妇在城市里受穷还挨打。这时候,围观的群众也议论纷纷,有个大娘说:“这个闺女上了报纸,她男人却跟她占了这个光。”过了不一会儿,附近的派出所的二个警察赶到现场,围观的一个群众和警察说:“那两个流氓在三条石街的住的,我认识。”当天,那两个流氓被警察抓获,拘留数日并罚款及赔偿的医疗费,转天,派出所的所长亲自到街头修车铺,将一百元医疗费交给了那位女知青,并安慰道:“小许,你是咱们这条大街的先进人物,你的事迹,我们从报纸上看过,你为咱们这条街的精神文明而做出了贡献,你以后有什么困难,我们派出所的所有同志一定帮你解决,我们了解你家的实际情况,关于你丈夫属于非城市户口,到了国家规定的时间,我们会落实国家政策,解决你们家的两地生活,给您丈夫落城市户。”听罢所长的一番话,苦闷多日的许丽心里感觉到莫大的欣慰,心里感觉的到一片热乎乎。

修车女知青获得了区“文明家庭”的荣誉

那时候,我在区文化馆文学社活动,在给区政府采访本区工作的市劳模、先进党员,区政府准备出版一本《先锋队的风采》报告文学集。同时我又帮助街道办事处搞各种文艺宣传活动。

1994年3月8日,本区妇联与区精神文明办,联合举办的全区首届“三八”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区文化馆礼堂文艺演出。作者(左一)与天津绿光艺术团的朋友们演奏《我的祖国》《长江之歌》《红色娘子军》选曲等

1994年3月8日,我应区妇联及区精神文明办的邀请,让我组织一个艺术团在区文化馆礼堂,参加区里举办的“三八”文明家庭表彰大会演出。(为了大力支持全区精神文明活动,我率领的天津绿光艺术团属于公益演出,从而得到区政府领导的表扬。)大会开始,在一阵雄壮、高亢、嘹亮的《迎宾曲》乐曲声中,区妇联及区精神文明办的领导们缓缓地走向舞台上,给获得区文明家庭的人员颁奖,我高兴地看到了,那位修车女知青许丽第一个走上了舞台,她荣获全区文明家庭,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知青,打心里为这位为全区精神文明活动而做出贡献的自强不息的女知青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颁奖活动结束后,我们天津绿光艺术团开始隆重闪亮地登场。第一个节目:铜管乐演奏: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主体音乐《长江之歌》,电影《红色娘子军》插曲《娘子军军歌》等曲等。第二个节目:我的男中音独唱老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敖包相会》《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那天,我是带着很深情感来演唱,演唱罢第二支曲子时,台下了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见那位修车的女知青也在鼓掌,有一个观众大声地喊叫:“长号手,再唱一支歌!”这激动人心场面使我很感动!

1994年3月8日,本区妇联与区精神文明办,联合举办的全区首届“三八”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区文化馆礼堂文艺演出,作者独唱了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敖包相会》和《草原上升起来不落的太阳》等歌曲

我为了不辜负观众对我的鼓励,我又一次献丑,我演唱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等我唱罢这支歌,我的泪水止不住流淌出来,在观众的掌声中,我在舞台上给观众鞠躬致谢……后来进行的节目都是由我们铜管乐队伴奏的舞蹈,男女二重唱等文艺节目。最后节目是我们铜管乐队演奏,电影《西游记》开场主体曲,及插曲《敢问路在何方》。高亢雄壮的乐曲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本次全区举办的“三八”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一片和谐、快乐、美好的气氛中结束。等我走出区文化馆礼堂时,我眼睛一亮,我瞅见了那个修车的女知青的手里捧着“文明家庭奖状镜框”,和她的农民丈夫一块同行,她们有说有笑,真是一对文明幸福的好夫妇。

修车的女知青把招工指标却转给了别人,她的农民丈夫却找不上活

过了不多久,我去街道办事处去拿那次演出的照片,街道办事处的刘干事却告诉我一件好消息:区政府精神文明办与区妇联,给街办事处争取了一个特别的招工指标,特地给荣获全区文明家庭的许丽的一个招工指标,因她为全区所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作出了奉献,特别是她回城没有抛弃农村的丈夫,乃是全区回城知青的楷模。刘干事让我通知许丽到街道办事处填写招工表,办理招工手续。我赶忙到修车摊将喜讯告诉了许丽,只见许丽高兴激动的直流泪,她在街头风风雨雨中修车的生涯终于结束了,她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她人生新的转折点。

转天我骑车上班,在街头又瞅见了那位女知青许丽依旧忙碌着修车,我赶忙下车惊奇地询问她:“许姐,您怎么没有到街道办事处填写招工表?”只见许丽很淡然地说:“我把招工名额转让给了胡同里另一个女知青刘小莺,她和我一样,下乡到内蒙古武川县农村,也找另一个武川农村的丈夫,去年他的丈夫病逝,她带着三个娃娃回到了天津,她老爹死了,她老娘病瘫在床上,她回来也找不上工作,每天捡废品,生活十分困难。昨天上午她在胡同居委会听说我有一个招工名额,当天晚上,她带着三个娃娃跑到我家,跪在地上,央求着我,让我救救她家,让我把这次招工的名额转给她。”说到此,许丽哭了,她接着说:“我看着刘小莺和三个娃娃跪在地上不起来,她家的日子过的很艰难,我的心顿时软了,我答应把招工名额转让给她。我虽然也是一个回城没有工作的穷知青,但我见到比我还穷的知青,我不能不救,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怎样做人。”听罢许丽的讲述,我心里说不出的矛盾,说心里话,我开头也不理解这位回城待业七八年的老知青好不容易盼来了招工的机会,她却轻易地方弃了,她傻吗?我不理解她,胡同里的邻居们更不理解她,甚至连街道办事处的干部们也不理解她!她是回城老知青中的一股清流,散发出了真正的人性的光芒。她的选择,给这个大都市浮躁的社会,带来了深深的思考!这位回诚的女知青,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在人们心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当我每天上下班路过街头那个修车摊,依旧看到那个修车的女知青在忙乎地干活。听胡同里的邻居们说,她的农民丈夫在街上找不到活儿,在家里闲呆着,有时候,他出来也帮知青媳妇修车。我知道此事,心里很着急,我想帮帮那位修车的女知青,不知是否能帮成功?有一天,我到街道办事处,刚走进院里,街道办事处的一位领导热情的接待我,找我谈话,街道办事处要招贤纳士,想调我到街道办事处搞文艺和宣传工作。我婉转地谢绝了,我说自己不适应在政府机关工作,在社会野惯了。其实我心里早已对仕途心灰意冷了,知道自己脾性耿直,不适合在复杂的官场里混。我请求街道办事处给修车女知青的丈夫找一份长期临时活,没有料到那位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很爽快的答应了,他告诉我,街道办事处与派出所联合办一个机动车存车场,正需要人。就这样,许丽的丈夫去了存车场当了看车收费员,他胳膊上带上了印有社会治安大字的红袖章,身兼着社会治安协勤的角色,并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我很高兴,这是我为那位修车女知青能办得唯一的一件实事。

九十年代初冬,作者(右一)与老胡同的两位老邻居朋友在天津西站合影

尾声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由于那位修车的女知青在平凡的修车岗位上,默默地坚持做着公益事业,再加上她把自己的招工指标让给生活更困难的女知青的真实的故事,纷纷在社会上流传,在百姓们的心中,这位普通善良的女知青口碑很好!从而使她的修车摊的生意更红火。她被当选为区个体劳协的领导,她又当选为区“三八”红旗手。这位普通的修车女知青成了区里的一个人物。不久,区政府和及区房管局为这位修车的女知青,落实了文革时期,被造反派组织夺去的许家二座院落赔偿政策,为许家赔偿了数万元。街道派出所还给女知青的农民丈夫落了城市户口。区政府的关怀使这位修车的女知青颇为感动,使她深受鞭策和鼓舞,她决心日后要踏踏实实地干,要回报社会和百姓。许丽还为农民丈夫和自己交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金,解决了晚年的后顾之忧。

几年后,我和妻子用积攒的一千多元,在河北大街边的一个小胡同买了一间八平米小屋,终于在这座大城市有一个落脚的窝,告别了南运河边的胡同老岳父的家的同时,我又到南运河边街头的修车摊,与那位修车的女知青告别。我没有想到,那位经历了生活苦难的坚强的女知青含着泪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付老师,谢谢您对我的真诚的帮助!”我也坦然地说:“许姐,不要客气,我们都是老知青,何况我与您丈夫都是西北人。”当我骑车行驶出好远,我回头瞭望,许姐还在修车摊边向我挥手告别……..

九十年代末,本区平房拆迁,我又在市内另一个区购买了一处商品楼房,因工作繁忙,我一直再也没有回到原来居住南运河的老胡同。十二年前的春节的一天,(2012年))我驱车去市作协参加年会活动,在新华路口遇到了一位曾居住在南运河边胡同老邻居,他告诉我,居住在南运河边老胡同的老邻居们大多数迁居在丁字沽大街的几个小区,特别是在南运河边的胡同街头修车摊的那位女知青,她家也迁居在丁字沽大街四号路新楼的底层房开了一个修车店铺。(同时维修电动自行车)修车的生意还很红火。他还告诉我,那位女知青的农民丈夫在丁字沽公安交通队当上一位辅警,也穿上一身警察制服,头戴大壳帽,可神气了!吃上“皇粮,”比他的干“个体职业”的知青媳妇强多了。另外他们的二个娃娃都很争气,先后都考上大学……我听到这些有关那位修车女知青的信息,我感慨万千。是的,生活的阳光永远向着奋斗者微笑。

今天,我有意记录了这位普通女知青的回城的经历,因为只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穷知青的真实,才是生活的本色。使我心里深深地感动的是,这位回城的女知青日子过得多么地艰辛,她都没有抛弃她的农村丈夫!她像一棵无名的小草,用自己碧绿的生命拥抱着整个绿色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精神世界里的美丽,她对爱情的坚贞,她对人的善良。她用善良在我们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