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东京谈判破裂,特朗普对日执念崩塌,40年前的印象成过去式
发布时间:2025-10-29 18:00 浏览量:4
2025年深秋的东京街头,穿西装的上班族匆匆走过干净得能反光的人行道,远处地铁进站的提示音精准到秒。
这一幕落在特朗普眼里,或许和他记忆里某个画面渐渐重叠,可当他坐在谈判桌前,面对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递来的协议时,才真正发现,自己揣了40年的“日本印象”,早就是一堆过期的老黄历。
谁能想到,现在要给美国商品加15%关税、还得承诺投5500亿美元的日本,在1980年代能让整个美国都坐立不安?那时候的东京,简直是“用钱堆出来的天堂”。
酒吧里的商人随手给服务生的小费,换算成现在的钱都得有上万美元;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更夸张,一张能卖到三百万美元,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
街头跑的全是法拉利、奔驰,开过去的动静都像是在炫耀“我有钱”。
最离谱的还是房价。当时有人算过,就东京皇宫那一块一平方英里的地皮,价值居然比整个美国加州的房地产总和还高!
那时候的日本企业,更是把“买买买”刻进了DNA里,连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都被他们收入囊中。
要知道,洛克菲勒中心可是美国的地标,相当于有人把你家客厅里最显眼的摆件给搬走了,美国人能不慌吗?
不光是花钱凶,那时候的日本科技也牛得不行。索尼的随身听揣在年轻人兜里,走到哪都能听见音乐;录像机进了千家万户,周末全家围在一起看录像带成了常态;任天堂的游戏机更不用说,小孩哭着闹着要,大人玩起来也停不下来。
这些东西不仅在日本卖得火,还远销全世界,美国商场里货架上摆的,十件里有五件是日本货。
哈佛的教授都忍不住写了本书,叫《日本第一》,书里直接说日本要超过美国,成世界经济霸主了。
那时候的特朗普还是个年轻的地产商,正在纽约第五大道盖他那栋金光闪闪的特朗普大厦。看着日本企业在自己家门口“扫货”,他心里憋了股火。
1990年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他直白得有点扎心:“日本人先用商品把我们的钱赚走,再拿这些钱买曼哈顿的房子,不管怎么算,我们都是输家。”
在他看来,对付日本的办法特别简单,加关税!
你不是卖东西到美国赚大钱吗?我就提高关税,让你赚得少点。这种想法像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后来不管是当商人还是当总统,都没拔出来过。
可谁能料到,日本的“好日子”就像泡沫一样,一戳就破。1991年,日本央行为了给过热的市场降温,开始疯狂加息。
这一加可坏了大事,股市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往下跌,之前炒到天上去的房价也瞬间崩盘,银行里的坏账堆成山,金融危机一下子席卷了整个日本。
从那以后,日本就掉进了“失落的三十年”。企业不敢投资,怕钱砸进去收不回来;老百姓不敢花钱,生怕明天就没工作;通货紧缩成了家常便饭,东西越来越便宜,可大家反而更不敢买,觉得“再等等还能更便宜”。
后来又赶上亚洲金融危机,加上地震、海啸这些自然灾害,日本央行的政策又频频出错,经济就像陷在泥里的汽车,怎么踩油门都爬不出来。
现在的日本,早不是当年那个敢跟美国叫板的“经济巨人”了。全球经济排名从第二掉到了第四,连曾经让美国人头疼的汽车产业,都被中国甩在了身后。
就说电动车吧,现在街上跑的国产电动车越来越多,日本的电动车却没什么水花,曾经的“汽车强国”光环,慢慢淡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人口问题。日本现在有1.23亿人,其中三成以上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公园里下棋的、超市里买菜的,大多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
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力自然就不够用了。以前日本特别排斥外来移民,觉得“我们自己人够用”,可现在没办法,只能敞开大门,让外国工人来填补空缺。
日元也不争气,这些年一直贬值,好不容易在三十年后迎来了物价上涨,可老百姓的日子更难了。超市里的牛奶、面包都贵了不少,工资却没怎么涨,不少人开始精打细算,连周末出去吃饭都得犹豫半天。
这次特朗普来东京谈贸易,带着的还是40年前的“对抗思维”。他觉得日本还是那个能“买下曼哈顿”的对手,所以一上来就提苛刻的条件。
可美国天普大学日本分校的专家保罗・纳多看得明白,他直接说:“特朗普还把日本当成能跟美国平起平坐的挑战者,可现在的日本,早就没那个实力了。”
其实特朗普对日本的态度,这些年也有过松动。他第一任期的时候,虽然总抱怨美日同盟不划算,还让日本多掏钱养驻日美军,可跟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处得还行。
安倍晋三知道他喜欢打高尔夫,就陪着他下场,说话也顺着他的脾气,硬是把特朗普的“怒火”给压了下去。
现在特朗普政府里的人,也在试着调整对日本的策略。财政部长ScottBessent和贸易代表JamiesonGreer,都在想办法让美日贸易关系更灵活点,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刀切”。
可特朗普心里的那道坎,好像还没过去,毕竟他当年在日本受的“委屈”,可不是说忘就能忘的。
1990年的时候,特朗普还只是个普通地产商,去东京出差见银行家,顺便看了场迈克・泰森的拳击赛。
那时候的他对日本没什么好印象,别人请他吃生鱼片,他一口都不吃,宁愿跑出去啃麦当劳。更尴尬的是,他在皇宫花园散步的时候,突然说想见天皇,让随行的人去安排。
结果天皇的发言人根本不认识他,冷冰冰地回了句:“你先提交书面申请,说不定一年后能安排上。”
可2025年这次不一样了,他是以美国总统的身份来的,天皇不仅主动接见,这都已经是第二次会面了。身份变了,待遇也变了,可日本的经济实力,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能让他眼红的样子了。
现在的日本人,关心的不是怎么“买下美国地标”,而是下个月的养老金够不够花,家里的老人能不能找到靠谱的养老院,自己退休后能不能安稳过日子。
街头巷尾的话题,也从“哪家企业又收购了外国公司”,变成了“哪家超市的鸡蛋在打折”。
特朗普这次带来的贸易协议,看起来是美国占了便宜,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场谈判早就没了当年“豪门对决”的味道。
他执念了40年的那个“日本”,早就死在了1991年的泡沫破裂里;现在的日本,是个努力维持社会稳定、却很难再回到巅峰的“中年人”。
谈判结束后,特朗普走出会场,东京的夜色已经漫了上来。
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或许他会想起1980年代那个纸醉金迷的东京,想起自己当年在《华盛顿邮报》上花十万美元登的广告,那时候他痛骂日本“占美国便宜”,呼吁对日本征税。
可现在,当他真的拿到想要的关税协议时,面对的却不是那个能让他紧张的对手了。
时代早就变了,特朗普的旧印象,终究还是被现实击碎了。
东京街头的秩序感还在,地铁还是准点到秒,可那个能让美国都紧张的“日本豪门”,早就成了老人口里的传说,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