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戴安娜车祸前夕,身穿泳衣和埃及情人在地中海热情拥吻
发布时间:2025-07-27 05:56 浏览量:14
回想1997年那个夏天,一张照片把全球目光拉到地中海边,戴安娜王妃和埃及富商之子多迪·法耶德的亲密画面成了头条焦点。这段关系来得突然,去得也快,却在车祸前夕引发媒体狂潮,留给世人无尽感慨和反思。
离婚转折慈善路
戴安娜王妃在1996年8月正式结束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这让她从王室束缚中解脱出来,转而把精力投到国际慈善事业上。她特别关注地雷禁令问题,积极参与推动全球行动,多次前往战乱地区实地考察和宣传。
那些年,她走访安哥拉和波斯尼亚等地,亲身接触受害者,推动国际社会签署相关协议。这不仅仅是工作,对她来说更像是重塑自我的方式,远离英国王室那些繁琐礼仪和舆论压力。
离婚后,戴安娜的生活节奏变了,她减少出席正式场合,转而选择更自由的日程。1997年初,她就忙于各种人道主义项目,比如支持癌症患者和艾滋病防治,这些领域让她在公众眼中保持积极形象。
媒体当时报道,她在离婚协议中获得1700万英镑补偿和每年40万英镑生活费,但她更在意的是两个儿子威廉和哈里的抚养权。威廉那时15岁,哈里12岁,她尽量安排时间陪他们,避免王室传统教育带来的疏离。
同年7月,埃及富商穆罕默德·阿尔-法耶德发出邀请,让戴安娜带着儿子们去法国南部圣特罗佩的私人别墅度假。这位富商是哈罗德百货的老板,早年从埃及移民英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也卷入过一些争议,比如英国公民身份申请被拒。
多迪·法耶德是他的儿子,出生于1955年,早年在瑞士和英国求学,后来涉足电影制作,参与过《烈火战车》等影片的投资,不过成绩平平。他之前的生活方式比较高调,常与模特和名人交往,1997年春还与美国模特凯利·费舍尔订婚,但这段关系没多久就因为媒体曝光而告吹。费舍尔后来公开指责多迪脚踏两船,但多迪方面否认这些说法。
一行人抵达圣特罗佩后,登上穆罕默德拥有的豪华游艇。这艘游艇长约60米,配备游泳池和多个客舱,价值3200万美元,专为高端度假设计。威廉和哈里在船上度过愉快时光,他们游泳、玩水上运动,戴安娜则负责照看,确保孩子们安全。
媒体零星报道了这次出行,但当时焦点还没集中到多迪身上,因为他起初不在船上。穆罕默德后来声称,这次邀请是为了让戴安娜放松,远离英国狗仔队的骚扰,但事实证明,这段假期反而拉开了更大媒体风暴的序幕。
7月31日,威廉和哈里结束假期,飞往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与父亲查尔斯团聚。戴安娜本可以一同离开,但她选择留下,继续在南法逗留。这时候,多迪加入进来,两人开始单独相处。游艇从圣特罗佩启航,驶向撒丁岛周边水域。
这段行程持续几天,期间他们避开陆地,选择海上路线,以求隐私。戴安娜当时穿泳衣的照片虽未曝光,但已有人注意到她的行踪。她的慈善工作也没中断,她计划8月中旬去波斯尼亚执行任务,推动反地雷运动。
多迪的背景让这段关系显得复杂。他父亲穆罕默德野心勃勃,曾试图融入英国上流社会,但屡遭挫折,比如哈罗德百货收购案引发争议。他对王室的看法也公开不满,常在媒体上批评英国制度。
多迪本人则更像个花花公子,早年婚姻失败,有过短暂婚史,生下一个女儿,但抚养权归前妻。1997年,他正试图摆脱父亲阴影,独立发展事业,但媒体总把他贴上“富二代”标签。这些细节在后来关系曝光后,被反复挖掘,放大成公众谈资。
戴安娜离婚后,曾与心外科医生哈斯纳特·汗交往两年,但这段感情在1997年夏结束。汗医生不愿公开关系,担心媒体压力,这让戴安娜感到孤单。转而与多迪接触,或许是寻求慰藉。
多迪送她昂贵礼物,如卡地亚手表和鲜花,这些举动虽浪漫,却也招致质疑,有人认为这是穆罕默德在幕后推动,以提升家族声望。但根据可靠报道,两人互动确实自然发展,没有证据显示是刻意安排。
这段背景铺垫了后续事件,戴安娜从王室成员转为独立女性,慈善成为她的支柱,但私人生活仍逃不过媒体窥探。假期本该是放松,却意外点燃了全球关注。
游艇亲吻媒体潮
游艇在撒丁岛附近停泊时,戴安娜身穿泳衣,多迪上身未着衣,两人互动被摄影师捕捉。摄影师马里奥·布伦纳,当时40岁,意大利人,住在摩纳哥,主要拍时尚和社会名人照,早年为范思哲等品牌工作。他本在撒丁岛执行其他任务,意外发现游艇,认出戴安娜后,用长焦镜头从数百米外拍摄。
布伦纳于8月1日接近游艇,先以为戴安娜是熟人,后来确认身份。他在悬崖边隐藏,拍下多张照片,包括两人拥抱和亲吻瞬间。照片有点模糊,因为热雾影响,但细节清晰:泳衣颜色、身体姿势、墨镜反光。布伦纳把胶卷藏在地下,避免阳光和竞争者损坏。他后来回忆,这是个“运气大爆发”,但否认穆罕默德雇佣他,称那是“荒谬编造”。
照片于8月10日在英国《星期日镜报》头版刊出,标题“The Kiss”,配文暗示戴安娜找到新幸福。图像显示两人身体紧靠,嘴唇接触,背景是海域。这张照片迅速传播,巴黎竞赛画报和全球报纸转载,布伦纳卖出版权赚约170万英镑,创下当时纪录。媒体竞价激烈,有人出价500万美元买全球权。
曝光后,媒体风暴升级。超过2000名摄影师涌向撒丁岛,租船追踪游艇。戴安娜和多迪试图避开,但狗仔队无处不在,用快艇和直升机跟拍。英国小报头条充斥相关新闻,分析两人关系性质,猜测结婚可能。戴安娜的朋友理查德·凯确认,这是她离婚后首段严肃恋情,但持续时间短,仅几周。
多迪早前与凯利·费舍尔关系纠葛曝光,费舍尔起诉他欺诈,称订婚期间他与戴安娜暧昧。多迪否认,但这加剧舆论。穆罕默德声称照片是媒体阴谋,旨在破坏家族名誉,但他也利用此事宣传哈罗德百货。戴安娜短暂离开游艇,去波斯尼亚执行慈善,参观地雷受害者,呼吁国际援助。但返回后,她与多迪重聚,游艇继续航行。
照片影响深远,它标志关系公开化,引发王室内部关注。查尔斯王子当时与卡米拉交往,媒体对比两段关系,称戴安娜在“反击”。全球读者通过这些图像见证事件,粉丝寄信支持,评论文章讨论文化差异。多迪埃及背景被反复提及,他父亲从棉花贸易起家,移民后建帝国,但英国社会排斥感强。
布伦纳成名人,接受采访解释拍摄过程,用高速胶卷应对光线。他强调自己不是“猎手”,而是抓住机会。照片细节在放大版显现:泳衣纹理、肩膀线条。媒体压力让两人减少露面,但偶尔上甲板。游艇转向意大利水域,避免追逐。
这段亲密时刻成转折,媒体从好奇转为狂热。戴安娜曾抱怨狗仔队,但也用照片塑造形象。关系虽短暂,却暴露名人隐私困境。照片销售创纪录,刺激更多摄影师加入,间接推动后续悲剧。
巴黎车祸终一生
8月23日,戴安娜与多迪再次登上游艇,在地中海航行。他们访问蒙特卡洛珠宝商阿尔贝托·雷波西,多迪挑选戒指,店员展示多款,但真实性有争议。穆罕默德后来称这是订婚环,但调查未证实。
8月30日,两人乘私人飞机从中午后抵达巴黎勒布尔热机场。先参观温莎别墅,但狗仔队干扰。随后试图在Chez Benoit餐厅用餐,因围堵转至丽兹酒店帝国套房。多迪从雷波西店取走戒指。
午夜后20分钟,他们离开酒店,乘黑色梅赛德斯轿车,由亨利·保罗驾驶,保镖特雷弗·里斯-琼斯前排。车辆高速进入阿尔玛桥下隧道,失控撞击柱子。多迪与保罗当场死亡,戴安娜受伤送往皮提耶-萨尔彼得医院,于凌晨4时去世,年36岁。
里斯-琼斯幸存,但重伤。调查显示保罗酒驾,车速超限,狗仔队追逐加剧事故。法国警方逮捕多名摄影师,但无刑事指控。英国调查历时多年,结论为意外。这段事件提醒媒体责任,戴安娜慈善遗产延续,推动地雷禁令签署。她的离世震撼全球,葬礼吸引亿万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