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们吃素,为何很多是大腹便便?看了释永信的奢靡生活我明白了

发布时间:2025-07-28 22:08  浏览量:1

文 | 锐闻

编辑 | 锐闻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色字头上一把刀,少林寺的释永信终于塌房了,因为涉嫌多项刑事犯罪,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

看着释永信圆滚滚的身材,不禁让人生疑,和尚不是都吃素吗?为啥很多还是肥头大耳的?

这是不是跟释永信这样奢靡的生活有关?

这次释永信被查的罪名可不轻,主要有三大项: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和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就这三条,随便拎出一条放在普通人身上也够喝一壶的,更何况他还是少林寺方丈呢?

其实释永信不是第一次被举报了,早在2015年,释永信就被实名举报,和这次的罪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那时候最后不了了之,他还是继续当着他的少林寺方丈。

这次出事后,70岁的释永信狠狠打脸之前曾说自己月薪700的谎话,私下生活可谓是奢靡至极,有人爆料出行坐的都是上百万的豪车,喝的茶叶都是几千块钱一包的千年古树茶。

曾有人说自己的表妹是大学生,当了释永信三年情人,还两次流产,最后被释永信抛弃了,这样的消息放在普通人身上都够八卦一阵子了,更何况是在佛门清净之地。

那为啥这些事之前没有闹得这么大?其实释永信的事业做得真挺风生水起,当上少林寺的主持以来,就带着少林寺走上商业化。

自电影《少林寺》在大陆热播起,慕名投奔的少年就络绎不绝,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在他手里确实发光发亮。

释永信还专门聘请公关公司对少林寺品牌进行营销策划,继续钱滚钱,利滚利,比如成立影视公司,拍摄电视剧,进行“功夫之星”全球海选。

这些营销手段,放在商界精英身上都算是高招了,没想到一个出家人也玩得这么溜。

所以关于之前的那些传闻,释永信自然有办法把它掐灭在摇篮里。

看来释永信的塌房并不奇怪,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而他那大腹便便的样子自然而然也成为了焦点。

说起释永信的体型,真不是一般的圆润,脸上的肉都堆起来了,肚子更是圆鼓鼓的一大坨。

看着这副模样,你很难把他跟修行人联系起来,反倒像个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老板。

有人猜测,说不定释永信私下根本不是吃素的,而是大鱼大肉、饭来张口,这个猜测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毕竟一个能跟这么多女人有不正当关系、还生了那么多私生子的和尚,还有什么事情是干不出来的?戒律都破了,吃肉算什么?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释永信一个人,就给所有和尚贴上标签,实际上很多真正持戒修行的和尚,也是圆润的身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我们对和尚吃素的理解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和尚口中的“不吃荤”,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荤”一开始指的是葱、蒜等有特殊气味的蔬菜,避免这些是怕影响清修的心境;而“腥”才是指肉类。

那为啥不吃肉反而长胖呢?真相是发胖的真正元凶根本不是肉,而是糖油和碳水!

很多减肥专家都会告诉你,想瘦下来,关键是控制碳水摄入,而不是完全不吃肉。

反而很多人想要减肥,必须摄入大量的肉蛋奶,这些食物里含有蛋白质,铁和维生素等人类需要的营养,而且容易有饱腹感。

吃全素的话,肚子很快就饿了,于是就会不自觉地多吃主食来填饱肚子,这些碳水化合物不仅会让人发胖,还可能引起高血脂和糖尿病。

和尚们因为不吃肉,就只能靠大量的米饭、馒头、面条这些主食来获得饱腹感,光吃菜哪能扛得住啊,特别是还要做体力活的时候。

再说了和尚虽然吃素,但并不代表他们吃得差,这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他们会用油烹饪食物,主要是大豆油和花生油这种植物油。

所以油大的素菜,他们也照样吃,而高油食物同样会让人体存储脂肪。

如果说饮食是第一因素,缺乏运动就是第二因素了,和尚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打坐诵经修行,完全没什么运动量。

佛教中有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静”,但这样也导致和尚们不爱动,运动幅度很小。

想想看,吃的是高糖高油的食物,又缺乏运动,这不胖才怪,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少林寺的和尚了。

少林寺和尚大都浑身肌肉,他们每天不以打坐诵经为主,而是以习武为主,运动量大得多,不过释永信是个例外。

而且现代寺庙的饮食水平太高了,现在的寺庙早就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清苦了,以前还能挑挑水什么的,现在基本上用不到了。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和尚们怎么可能不胖呢?

所以和尚们胖不胖,跟他们是否像释永信那样糜烂生活关系不大,但释永信这样的人存在,还真是让人们形成了刻板印象。

要知道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从印度传入的外来宗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中国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如今在中国几乎每个省份每个市区都有佛教寺庙,很多已成为旅游景点,香火旺盛且有门票收入。

佛教强调慈悲为怀,戒杀放生,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解脱,和尚们日常生活以静养为主,遵守戒律,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再看看释永信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对佛教戒律的全盘否定,一个号称佛门高僧的人,居然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这哪里是什么出家人,分明就是披着袈裟的花花公子。

现在的一些寺庙,已经深深被商业化污染了,商业行为本身也许无可厚非,毕竟在现代社会,寺庙也需要资金来维持运转。

但问题是,赚来的钱到底用在了哪里?是用于修缮古建筑、保护文物,还是流入了某些人的腰包?

如今释永信因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和寺院资产被调查,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但在佛教历史上,也有很多值得尊敬的高僧,比如虚云老和尚,他一生一衲、一杖、一笠行遍天下,真正践行了佛教的清修之道。

虚云老和尚对禅堂规矩十分认真,戒律严谨,人人必须遵制恪守,不得懈怠,他提倡持戒修行,认为戒既是个人成佛的根本之路,也是守护三宝的唯一出路。

对比虚云老和尚的清修之道与释永信的商业运作,不难看出,现在的一些寺庙已经远离了佛教的本真。

佛教的核心是戒律和修行,而不是商业化和世俗化,寺庙应该是人们寻求心灵平静和精神慰藉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赚钱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宗教信仰。

但是如果寺庙成为了商业场所,信仰变成了生意,那么宗教的纯粹性和神圣性就会大打折扣。

寺庙的商业化固然能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会导致信仰的世俗化和庸俗化。

佛门清净之地不应被污染,僧人应该守住本心,坚守戒律,专注修行,只有这样,佛教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为社会提供一方净土。

希望释永信事件能够引起佛教界的警醒,让佛教回归本真,重新焕发光彩。

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全盘否定佛教,大多数和尚仍然坚守着清规戒律,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信众提供精神慰藉,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正如那句古话说的:“千经万论,不离方寸;日用现前,更无回互。”修行的关键在于心,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