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王屯传奇(四)大同风云经典美文诗词歌赋联翠篇二十六首治贪赋

发布时间:2025-08-01 14:01  浏览量:1

第三十二回

纵使有钱能买命

需知无药可治贪

苗王携众臣出山视察社情,军情,一路注重对联反应民情。果然发现不少民间存在的问题,来到大碑乡三岔路口,

纵使有钱能买命,

倘无良药可医贫。

国师认为勤能医贫,俭能医贫,此语用得不妥,于是将贫字改为贪字,几千年以来贪污腐败层出不穷,历朝历代都在反贪,可就是越反越贪,因此只有这个“贪”字无药可医。

众人认为国师改得对,众皆和采。只有苗王不说话,

后有大司马龙明江作《治贪赋》一首:进一步惮明他的主张。

夫贪者,人性之痼疾也!犹附骨之疽,缠于庙堂之梁栋;若蔓草之孽,延及社稷之根脉。

观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非止贫富之殊途,实乃贪墨之渊薮。

昔者国师改联易字,以“贪”代“贫”,诚灼见也——盖贫犹可救,而贪不可医焉。

今余承苗王之命,作此赋以探治贪之道,冀剖肝胆于日月,照肺腑于黎元。

且夫贪之生也,生于欲壑难填;贪之炽也,炽于权柄失范。

昔子罕辞玉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然千古之下,几人能守此宝?

虽历朝悬明镜于公堂,设御史以察奸,然法网愈密,鼠辈愈狡;刑章益峻,蠹虫益滋。何哉?盖止贪于末流,未塞其源也。

若夫治贪之本,

首在正己以率下。

君若垂裳端冕,

示天下以廉节;

臣自弃珠却璧,

效股肱以清操。

昔晏婴敝车羸马,

而齐国尚俭;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故鲁政清明。

是以尧舜垂拱而治,

非独其圣,

亦由其身正影直,

使百僚畏天理而敛贪心。

此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者也。

次当明法以肃纪纲。

昔萧何定律令,

画一法使民知禁;

张汤决狱事,

三尺之法镇奸宄。

然法贵必行,

更需持平如水。

勿使豪强逍遥于棘槐之下,

勿令黔首饮恨于囹圄之中。

若法令如炉锤,

锻打则渣滓尽去;

规章似筛箩,

摇动则秕糠自离。

虽不能绝贪迹于旦夕,

亦可渐磨其锋棱于岁时。

复须广开言路以通民情。

昔尧置谏鼓于庭前,

舜立谤木于衢侧,

岂不知谤言之逆耳?

诚欲闻膏肓之疾痛耳!

今宜仿古意,

许布衣叩阙陈事,

纵村妇击柝鸣冤。

使闾阎疾苦达于丹墀,

市井怨声闻于九重。

阳光所照之处,

阴翳无处遁形;

雷霆所震之时,

狐鼠不敢窥园。

尤要紧者,

在乎树德以养浩然之气。

启庠序以教孝悌,

宣圣训以明义利。

使童子诵“临财毋苟得”之时,已知廉耻之分;

书生读“富贵不能淫”之际,

早植刚正之骨。

更须崇奖廉吏如明珠耀夜,

贬斥污吏若腐草逐风。

久而久之,

蔚成清和之风气,

养成敦厚之民俗。

至于苗疆诸部,

尤当因地制宜。

蛮烟瘴雨之间,

不宜尽套中原律例;

铜鼓芦笙之地,

当存部族旧俗。

可选头人之中敦厚者,

委以调解纷争;

择寨老之内廉明者,

授以教化乡邻。

使款款誓言出于诚心,

条条规约合于情理。

如此则溪峒安谧,

边陲宁靖。

嗟乎!

治贪之道,譬若治水:

堵不如疏,疏不如导。

与其扬汤止沸,

何如釜底抽薪?

当今之世,

既需猛药去疴之决断,

更需固本培元之远谋。

愿苗王秉此心传之策,

行久安之治,

则贪狼化为瑞兽,

浊流澄为清波。

那时看:

千村稻浪翻金穗,

万户檐花映玉壶;

山歌醉处忘帝力,

明月归时带政声。

青衫负笈叩朱垣,

铁面皂隶喝震轩。

墨案积尘埋义理,

狼毫蘸血染冤魂。

鸦噪公堂遮日月,

霜凝枷锁锁晨昏。

纵有子建惊世赋,

难教虎兕退辕门。

注:本诗以秀才赴诉的视角展开,首联“青衫负笈”刻画读书人身负文墨求告无门之态,“铁面皂隶”凸显衙役凶悍。

颔联“墨案积尘”暗喻官府怠政,“狼毫蘸血”直指冤狱横生。

颈联“鸦噪公堂”喻吏治腐败,“霜凝枷锁”状囚徒苦境。

尾联化用曹植七步成诗典故,痛陈即便有惊世文才,也难动昏官分毫,揭露封建司法体系的腐朽本质。

全篇通过书生视角的层层推进,展现“有理讲不清”的制度性困局。

话说苗王带领众臣一路視察,来到大碑乡三岔路口,

纵使有钱能买命,

需知无药可医贫。

结果国师王阳德看后,说此联不妥,要改一字。

众人不解,好端端的一联,怎么还要改一字呢?

结果国师说出一翻话来,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众人道:“哦!这联改得好:改得妙!国师真是一字道破天机。”

纵使有钱能买命,

须知无药可医贪。

那主人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客官真是高人,这一字之改,改出了生机,使老朽茅舍顿开,受教益非浅。”

众人和采声中,只有苗王看后,心中岔然,走上前去,叫声主人家:“拿你的文房四宝来,借你手中笔,书我心中意。我给你题幅对联怎么样?”

主人暗道:“看样子今天是文曲星下凡了”于是立马答应道“好的。”

苗王接过纸笔,挥手写下碗口几个大字。

下联曰:

镰刀割断贫穷根。

苗王附耳低言曰:“我的横披是,【大同治贪】。但暂时请你保密。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主人一听,今天这群客官气度不凡,文采精道,神采飞扬,而且又有些神秘。

心想:“今天怕是真的遇着文曲星下凡了,看他此联又像是武曲星,什么刀呀斧的,难不成是救世主下凡?”

客官说完,只见众人翻身上马,向前驰去,前面到得一村寨,这里离贞丰已不一远。

苗王一心浏览有趣对联,不觉收缰缓行,来到杨家山,离州城只有几里路,这里文化素质,民风应更加变质,到得村边,首见一联:

下联云:

我农民披蓑衣戴斗笠,手叉水、脚叉泥、种出五谷、谁怜痛苦千般。

众人道:“此联写得贴切,充分表现对富人的不满。也充分体现贫苦农民的艰辛。”

这是一副长联。在到前面那家,

苗王心想道:“一看就是一个腐儒。如今这墨合飞舞起多大作用,没有金钱,便是金戈。不过他还有一点反抗精神,也算不错,只是反抗的方式而已。”

苖王往那门口一站,正好口干舌燥,想讨杯茶吃。于是叫声主人家,有请了,“我等行路口渴,可否施舍一杯茶?”

那主人也很客气道:“客官有请,莫说是一杯,十杯也无仿,俗话说:

客来别董嘴,

多渗两瓢水。”

柴扉半启纳烟霞,

野径深深客驻槎。

瓦釜新烹云岭翠,

陶盂漫注月池嘉。

松涛浸透三巡盏,

竹露凝成两度加。

莫道荒村无别礼,

清泉一掬胜流华。

注:此诗通过“瓦釜”“陶盂”等质朴器皿与“云岭翠”“月池嘉”的自然意象交融,暗合“多渗两瓢水”的待客之道。中间两联以“松涛浸盏”“竹露凝杯”的雅致描写,将山居待客的日常升华为诗意栖居。

尾联“清泉一掬”既呼应题意,又以山水之纯喻主客相契的真情,较之俗世繁文缛节更显高洁。全篇未着一“别”字,却通过炊烟、松竹、清泉等意象传递出深长的惜别之意。

主人道:“要说吃饭这年头倒是有些困难,要说吃茶,满坡皆是,吃得了好多。”

苗王坐下,但见那主人:四十开外年纪,文静中透出凣分屈強的性格,正直而又认真得有点迂腐的执着。

是一个深通文墨而又顽固的乡中土秀才。苗王看这个土秀才固执得可爱,于是和那主人家拉起了家常。

苗王问道:“主人家,看起来你是受了点寃曲了吧?”

主人道:“客官,你缘何知道我有冤曲?”

入门休问荣枯事,

观看容颜便得知。

随吟《观容知运》一首:

入门休问荣枯事,

照眼先惊鬓雪滋。

额上沟回藏岁律,

眸中霜色映穷途。

阶前瘦影风摇竹,

墙隅残阳月满墀。

浮世千般皆入相,

何劳龟甲卜盈亏。

注:此诗紧扣“观容颜便得知”之旨,以鬓发染霜起兴,继以额间沟壑喻岁月沧桑,眸中寒霜显命途多舛。

中二联借阶前竹影、墙隅残阳等意象,暗合人物困顿之境。

尾联点破世间万象皆现于形貌气度,无需占卜已自显端倪,将看相之术升华为生命哲思。

全篇未着一“问”字,却处处回应首句“休问”之诫,以具象写抽象,深得传统相法“察言观色”之精髓。

别人把心事写在脸上,你自己把你的的心事写在那门上,别人一看就知。”

主人道:“客官,不瞒你说,是有那么回事。”

苗王道:“看来你是很有信心用笔墨讨回公道了?”

那主人道:“想是这么想,但事实不一定如愿。”

苗王道:“你这对联我给你改三个字,你看怎么样?

不怕金钱能说话,

须防宝剑乱挥舞。”

那主人家听后道;“客官,你这几个字一改,顿叫我这对联有了气势,有了震慑作用。

话也说到了点子上。说实话,

秀才遇上兵,

有理讲不清。

有《衙前叹》为证:

鸦噪公堂遮日月,

霜凝枷锁锁晨昏。

纵有子建惊世赋,

难教虎兕退辕门。

注:本诗以秀才赴诉的视角展开,首联“青衫负笈”刻画读书人身负文墨求告无门之态,“铁面皂隶”凸显衙役凶悍。

颔联“墨案积尘”暗喻官府怠政,“狼毫蘸血”直指冤狱横生。

颈联“鸦噪公堂”喻吏治腐败,“霜凝枷锁”状囚徒苦境。

尾联化用曹植七步成诗典故,痛陈即便有惊世文才,也难动昏官分毫,揭露封建司法体系的腐朽本质。

全篇通过书生视角的层层推进,展现“有理讲不清”的制度性困局。

您再有好深的冤曲,他在那里一使银子,就叫你有理变无理,大理变小理。看起来只有那宝剑乱飞舞才是硬道理。”

苗王道:“千头万绪,千理万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你不把那些腐败的旧官僚机构打翻在地,穷人就永远无理。

因为那些个机构都是为统治阶级,为有钱人服务的。

这个社会的官可以这么说,是一个认钱不认人的官。

那些个当官的都是为了钱才去当官的,因为他们的官是用钱买来的。

千年铁枷锁云骖,

万姓膏脂饲虎眈。

忍见苍生啼血泪,

敢教赤帜卷惊澜。

烽烟欲沸吞残月,

怒剑将挥斩暮寒。

待看乾坤倾覆处,

曙光初照万重峦。

注:此诗以“铁枷”“膏脂”起笔,揭露封建统治对百姓的双重剥削;“啼血泪”与“卷惊澜”形成强烈对比,展现被压迫者的觉醒;“烽烟”“怒剑”等意象勾勒出革命风暴的壮阔图景;尾联“乾坤倾覆”“曙光万峦”既暗喻改天换地的历史进程,又以山河焕新的意象收束全篇,呼应“造反有理”的深刻主题。

他们大多数是用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因此他们不赚钱是决不罢休的。

所以那个旧政府衙门只有钱最公道,没有钱,就是他家爹去打官司,恐怕他都要偏判。

要出恶气,等着吧!要不了多久你会如愿的。”

苗王一席话說得那主人家口服心服,连称:“与君几句话,胜读十年书。”

苗王一行谢过主人家,再往前出得村口,又有一家,一个小屋,写一长联,贴不下,那主人翁还算聪明,将他贴成龙门对,看起挺热闹的,

“大老爷做寿、金也要、银也要、铜钱也要、黄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谷未熟,高梁未熟、青黄两不接,哪有东西。”

王阳得已是脸色带愠了,心想:“世间百态,以前我还不太注意,这次经苗王提醒,还真是透过这些小对联看出民间不少大问题。”

再往前行,有小校跑来报说,“大王前面还更有趣呢?”

前世作恶多,用供果贿赂,可见菩萨也贪财。

今生为善少,以假币遮羞,须知佛祖要现钱。

大家一阵笑道:“有趣,有趣,真是有趣。菩萨不供不灵,何况人孚?”

苗王曰:“这算什么,到了城里有趣的更多呢。”

看看天气已晚,大家加鞭赶路,转瞬来到文笔塔下,正是傍晚时分。

苗王下马吩咐大家明天任务曰:“明天你们几个年青人的主要任务就是侦知贞丰城内军情,有多少兵力、布防虚实等。民情还是以看街市,对联为主。

明日大家分头行动,各自将自己看到的妙联抄回,待有时间聚会时大家再一同欣赏。”话毕各自分散找馆驿住下。按下不表。

当晚苗王,大司马龙明江,国师王阳德三人住在一块。其余兵丁化装为客人暗中保护。

三人商议曰:“我们明天首先还是去祭祀马二元帅一翻,还请明江作一篇祭文,明天到坟上宣读一翻,以示祭祀。”

明江答曰:“正合我意,随即在油灯下起草祭文。”

祭文曰:

普安大河铺,马氏出双雄。

造反树白旗,视死忽如归。

称帅非尔意,立志铲不平。

平身德义诵,身后何立碑。

有此芳草地,不枉埋忠骨。

兴兵为百姓,谋取稻菽麦。

身前无所有,捐民一腔血。

治贞十一载,身无半寸铁。

保守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兴废由人势,山川空地形。

四海变秋气,一叶难为春。

力不挽狂澜,无愧众乡亲。

尔命浑小事,尕殒众哀伤。

尔愿众生饱,不辞卧碧血。

尔愿大道平,何昔箭穿胸。

自从反清始,尔身已随去。

后世如想念,望潭即思亲。

苗王看了,原来是一首五言律诗,颇感欣慰,心想这龙明江也确有才华,把一个祭文用五言律诗写成,有吏以来,堪称少见。

若不是我等聚在一起,这大清朝怎能发现这些人才。

苗王看完后随手将稿纸递还龙明江道:“这样吧,明天一早我们到马二哥的坟上,由你宣读,就拜向马二哥表一表弟兄们的心意。

祭文也请保留好,要让后辈儿孙知道马二哥的英雄事迹。”说毕各自按照苗王吩咐安歇不表。

少年称早慧,曾作乡私熟。

时逢义军起,挥剑助马郎。

翌日,苗王一行直奔马槽龙滩,到了那里,找不着马仲坟墓,又不敢多余打听,怕暴露身份引起麻烦,于是只好幸幸而归。几个头目上街闲逛。

却说那苗王由国师王阳德伴成商人模样,来到贞城里大街上,街市还算热闹,玲琅满目。

只见:

有的在吃喝,

有的勾肩搭臂,

打情骂俏。

有的抓抓扯扯,

好似得了新宠,

丢了旧爱。

有哭的,有笑的。

有背靠大树抽烟的,

有看热闹的。

有打架斗殴的,

有唱歌跳舞的。

有拉二胡说快书的。

有手里拿着假银元或假古玩哄骗人的。

也有到处惹事生非横行霸道的强梁汉子。

有专对漂亮女人飞媚眼的花花公子。

有背着手到处巡逻的法警和到处转悠的偷二扒手。

有走江湖吃四方的流珉无奈。

有在自己摊子前扯起噪子高声叫卖的小商贩。

有打金钱棍混饭吃的小戏班子。

有穿着五颜六色衣服,

脸上长满胡须,

邋遢不堪,

而又可怜的杂耍老头。

涂着满脸的胭脂,

象个花鬼大王,

膄骨膦眴,

几个空翻引得那乡下佬们只顾驻足观看。

苗王心有同感。

自己也是过来人,

当初一路南来,

卖艺为生,

向人乞讨受尽凌辱。

苗王原来就是卖艺为生的人,如今看到这一幕,感触颇深,不竟叹道:“

小丑逗人笑,

谁知心中苦啊!”

苗王有感而发,随即作《戏伶叹》一首:

朱颜强作掌中欢,

碎玉暗倾袖底寒。

鼓点催成眉间笑,

锣音碾碎鬓边残。

千场粉墨遮真面,

一袭霓裳裹旧瘢。

莫问台前悲喜事,

灯花照彻泪痕干。

注:此诗通过“朱颜”“碎玉”等意象勾勒小丑强颜欢笑之态,“鼓点”“锣音”暗喻世俗压力对人性的碾压。中间两联以“粉墨遮面”“霓裳裹瘢”揭示表演者隐藏的真实伤痛,尾联“灯花照泪”将舞台光影与人生悲凉交织,道尽嬉笑背后的苍凉。全篇未着一“苦”字,却通过戏剧化的舞台场景,将“心中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刚吟毕,只见那些三只手们正轻松地掏出那些乡下姥们的钱包。

苗王以他行走江湖多年所积垒的经验和犀利的目光观察着市场百态,正和那自然生态一样,

螳螂捕蝉有黄雀在后面跟着。

拉屎汉有狗在后面跟着。

小偷有警察在后面跟着。

漂亮的姑娘后面有色狼跟着。

老爷后面有太太跟着。

官宦后面有保镖跟着。

有钱的老板后面有小偷棒老二跟着。

大富豪的后面有割猪匠跟着。

穷人的后面有债主跟着。

苗王有感而发,随作《观猎》一首:

残阳灼背伏枯枝,

利刃凝霜待暮蝉。

忽觉阴风生翅影,

方知身后有危弦。

注:此诗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故,通过“残阳灼背”“利刃凝霜”勾勒出猎杀前的紧张氛围。后两句笔锋陡转,以“阴风生翅影”暗喻黄雀突袭,“危弦”既指弓弦之险,亦喻生存法则。全诗未现一“蝉”“螳螂”“黄雀”字样,却通过光影与触觉的细腻描写,将食物链的残酷与生存智慧隐于字里行间,末句“危弦”余音袅袅,警示世人莫作逐利之徒。

苗王不竟暗叹道:“满街熙熙,皆为利往。满巷壤壤皆为利来。”

随作《市衢行》一首:

长街蚁聚逐浮埃,

百仞危楼接九垓。

车毂碾云奔利薮,

霓虹割暮照钱台。

千张券契藏襟袖,

万斛仓箱压马骀。

忽见孤鸿穿霭去,

残霞犹自染尘埃。

注:此诗通过“蚁聚”“车毂碾云”等意象刻画市井逐利之态,“券契藏襟”“仓箱压马”暗喻资本堆砌的生存法则。

尾联以“孤鸿穿霭”的空灵之境,与“残霞染尘”的浑浊现实形成对照,揭示物质洪流中精神困境的永恒命题。

全篇以冷峻笔触解剖现代社会的生存图景。

末句“残霞”既是暮色写实,亦隐喻被物欲异化的文明余晖。

欲知苗王视察贞丰,又做出什么古迹来,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