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特务杨登瀛被捕,即将被判处死刑,陈庚:我能证明他的清白

发布时间:2025-08-02 00:14  浏览量:3

1951年,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一年多,但大陆仍然潜伏着许多敌特人员。

这一年,南京人民政府发布公告:

凡在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机关任过职的,一律到公安机关登记。

很快,特务们就前去自首,而没有自首的也很快被公安局抓捕,其中就包括杨登瀛。

杨登瀛被捕后,其身份很快查明,他曾化名鲍君甫,是南京中统首脑,他在接受审讯时却说,“我是中共地下工作者,是国家的功臣!”

审讯人员却认为,杨登瀛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是有很多人证的,法院也认为应该判处其死刑。

杨登瀛立马慌张了,便对审讯人员说,“我真的对国家有功,不信你可以去问陈庚!”

听到陈庚的名字,审讯人员愣了一下,觉得这件事或许不简单,有必要核实一下,万一杀错人就麻烦了。

很快,事情就被告知陈庚,陈庚又找到陈养山,二人一起开具证明,证明了杨登瀛就是我党安插在中统的特工。

有了陈庚和陈养山的证明信,法院很快就释放了杨登瀛。

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杨登瀛的功劳的确很大,就连周总理都能证明,临终前提起的几个名字当中,就有杨登瀛。

那么,杨登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周总理、陈养山、陈庚等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01

杨登瀛是广东省香山人,1893年出生,他年青时曾留学日本,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还拥有不错的文字功底,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很熟悉,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日本通。

1920年,杨登瀛学成回国,在上海的几家日本报社当撰稿人。

1924年,杨登瀛加入国民党,后来他参加五卅运动,接触到了一些国民党左派及中共党员,与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比如顾顺章。

除了与党派人员有来往,杨登瀛还与上海总工会、青帮等组织关系密切,在上海很“兜得转”,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人物。

1925年年末,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杨登瀛的人生,这个人便是陈养山。

老年陈养山

当时,陈养山到位于上海租界的国民党中央交通局任职,经人介绍向杨登瀛学习日文,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

等到相熟之后,陈养山便将《中国青年》、《语丝》、《向导》等读物送给杨登瀛阅读,让杨登瀛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

后来,在陈养山的介绍下,杨登瀛又认识了沈雁冰、赵子昂、陈望道等中共党员,进一步吸收了进步思想。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惨遭杀害,杨登瀛对此感到十分不满,便在报刊上对蒋介石颇多微词,蒋介石得知后,派人将他关进大牢。

好在杨登瀛关系网庞大,几个月之后,在蔡元培等人的保释下,他得以重获自由。

1928年春,陈果夫、陈立夫有意在上海成立特务组织,他们对青帮进行拉拢,最终青帮头子杨剑虹被任命为特派员,负责在上海建立特务组织,也就是中统在上海的分支机构。

别看杨剑虹的身份不起眼,权力却大得惊人,抓谁杀谁都是他一句话的事。

好巧不巧,杨登瀛与杨剑虹是同乡,之前就关系密切,当时杨剑虹急需帮手,认为好友杨登瀛头脑灵活、交际广泛,尤其在租界中朋友很多,便让其当了自己的副手。

1930年,杨剑虹因帮会内斗被杀,上海中统一时群龙无首,徐恩曾见杨登瀛是个人才,便任命其为特派员。

徐恩曾

为了拉拢杨登瀛,陈立夫还亲自来到上海,将蒋介石的任命状交给他,上面写着:

特派杨登瀛在沪协助办理重要案件并处理之。此令。

有了这份任命状,杨登瀛作为上海中统老大的身份就确定了,他一跃成为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02

杨登瀛之所以能成为上海中统的老大,得益于他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时,中统刚刚成立,在徐恩曾之前,张道藩、钱大钧、叶秀峰先后当过主任,杨登瀛积极与他们结交,最终与他们成为亲密朋友,这些人后来都身居高位,为他提供了不少便利。

就拿张道藩来说,他为了当上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需要杀掉一个竞争对手,杨登瀛得知后很快就派人杀了那人,他也如愿当上副部长,便对杨登瀛感激涕零,并视其为知己。

有一次,张道藩和陈立夫到上海,杨登瀛撒了大把钱接待,今日“一品香”,明夜“大都会”,声色犬马、美女如云,两人快活得不得了,便对杨登瀛十分满意。

徐恩曾上台后,秉承陈立夫的意旨,对杨登瀛极力拉拢,杨登瀛则积极回应徐恩曾,很快就与徐恩曾成为莫逆之交,徐恩曾甚至将位于中山东路5号的党务调查科秘密办事机关地址告诉给他。

当时,除了国民党特务机构之外,中共和各种反蒋组织也都活跃在租界,徐恩曾让杨登瀛在租界收集情报,他不知道的是,杨登瀛其实是中共安插在中统的卧底!

原来,当初杨登瀛加入中统,曾向陈养山征求意见,陈养山又向陈庚做了汇报,陈庚则向周恩来做了请示,周恩来特许杨登瀛加入中统,并让陈养山迅速从杨登瀛家搬走。

陈庚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陈庚成为了与杨登瀛单线联系的上级,两人因此建立了亲密关系。

在上海租界活动期间,杨登瀛与英巡捕房西探长兰普逊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兰普逊不但让他自由出入租界和巡捕房,还聘请他当巡捕房顾问,让他拥有了逮捕、审讯犯人的权力,如此一来,英租界便成为中央特科的后花园,活动起来方便不少。

通过英巡捕房,杨登瀛得知了许多关于德国和日本的情报,他将这些重要情报一分为二,一份交给徐恩曾,一份交给陈庚。

作为国民党员,却又给中共做事,杨登瀛可谓是“双面间谍”,他一度为此感到苦恼。

有一次,杨登瀛在上海外滩与化名王庸的陈庚见面,他对陈庚说,“我给国民党当特务,实在是太痛苦了,每天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时时刻刻活在刀光剑影之中,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还要虚与委蛇,警惕敌人识破我,真是难啊!”

陈庚理解杨登瀛,便对他说,“我知道你的处境和为人,但为了共同的事业,还请你坚持一下,我们会支持你的!”

杨登瀛说,“我只是发发牢骚,请你理解!”

临别前,陈庚得知杨登瀛活动经费不足,便拿出一根金条交给他,并对他说,“以后我们每个月给你三百大洋,特别花费另当别论。”

旧上海

就这样,在陈庚的支持下,杨登瀛源源不断地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租界获取情报,这些情报为中央特科的行动提供了极大帮助。

1929年8月24日,彭湃、杨殷、邢士贞、张际春等中共方面的党政军要员在上海新闸路经远里12号开会,会议进行到一半,突然冲进来大批特务,将与会人员全部逮捕。

事后,陈庚认为敌人“登楼捕人如预知的一样”,便认定党内一定出了叛徒,那叛徒是谁?

为了找出叛徒,陈庚找到杨登瀛,杨登瀛手眼通天,一打听就得知了真相,原来叛徒是中央军委秘书白鑫。

早在一个月前,白鑫就通过弟弟向国民党投诚,他叛变的理由是,他的一个亲属因为背叛革命而被彭湃下令枪决,他要报仇!

后来,经中央特科核实,证明杨登瀛提供的情报是准确无误的,陈庚便上报周恩来,周恩来很快就做出指示:

不惜任何代价,全力营救彭湃等人并尽快除掉叛徒白鑫。

陈庚再次联系杨登瀛,得知彭湃等人将被转送到上海警备司令部,中央特科便全体出动,在必经之路设伏,只可惜敌人临时改变行程,结果陈庚等人扑了个空。

不久,彭湃等人遭到杀害的消息就传来,陈庚内心十分悲痛,怒不可遏的他,发誓一定要除掉叛徒白鑫。

为了找到白鑫,陈庚又找到杨登瀛,杨登瀛告诉他:

白鑫就像不敢见天的老鼠,天天躲在霞飞路和合坊43号(今淮海中路)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常委范争波的家里,有一群保镖护着。南京方面已给白鑫一大笔钱,他将于11月11日去国外避难。

陈庚获取情报后,很快就展开行动,在白鑫住所附近设伏,白鑫出门时发起突然袭击,最终将试图逃走的白鑫击毙。

自白鑫被杀后,周恩来认为杨登瀛提供的情报及时而准确,为了更高效地与杨登瀛联系,他安排连德生(曾赴苏联接受过特工培训)和安娥(化名,真名张红惠,后成为田汉夫人)充当杨登瀛的联络员。

此后一年多,杨登瀛屡次传递重要情报,先后向陈庚告密了叛徒戴冰石、陈慰年、黄弟洪等好几名危害极大的叛徒,使得陈庚及时将这些叛徒铲除,从而及时止损,杨登瀛还设法挽救了被特务逮捕的任弼时。

而在杨登瀛的努力下,许多中共党员被安插到中统,比如“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成为徐恩曾的机要秘书的。

钱壮飞

后来,在钱壮飞的努力下,更多中共党员进入中统,中统几乎成为我党的后花园,获取情报如囊中取物,钱壮飞还在顾顺章叛变后挽救了我党。

可以说,杨登瀛对我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虽然不是中共党员,却是我党最亲密的战友,周恩来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04

1931年4月,时任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投敌叛变,他熟知我党大量机密,危害极大。

好在钱壮飞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并将消息传递给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党中央及所属各机关顺利撤走,损失并不太大。

刚得到消息的时候,陈庚曾找到杨登瀛说,“此地不宜久留,你还是到外地躲一段日子!”

杨登瀛却认为有张道藩当后台,顾顺章绝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便对陈庚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待在家里!”

陈庚十分担心,又对杨登瀛说:

你实在不想离开上海,那就要有一个思想准备——万一顾顺章咬住你,你就反咬他,别的一句话也不要多说,今后共产党一定会得天下,我们是不会忘记你的。

说完,陈庚就与杨登瀛分手了。

不幸的是,徐恩曾很快就带着大批特务气势汹汹地来到上海,杨登瀛作为告密者的身份也很快就暴露,当即遭到逮捕,被关押在南京警备司令部。

不过,杨登瀛是幸运的,他最终被释放出狱,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钱壮飞的出现,不但导致中统没能取得预想的胜利果实,还让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大间谍潜伏在身边却不自知而倍感耻辱,就在两人焦头烂额之时,又出现了一个通共的告密者,这个告密者还是被陈氏兄弟及徐恩曾视为人才的杨登瀛,二人的耻辱感瞬间倍增,压力也很大:这事要是被蒋介石知道了,还不得动雷霆之怒?

可以说,此番与中共对决,中统看似赢了,实则输得很彻底,连裤衩都不剩了。

为了将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众人决定由张道藩出面,以杨登瀛是“情报贩子”“曾经有功”为由,出资保释其出狱,徐恩曾则一路绿灯,最终杨登瀛只在牢里关了小半年就被释放。

杨登瀛出狱后,陈氏兄弟、张道藩、徐恩曾等人还嘱咐他要小心做人,实则是让他管住嘴,不要乱说话,毕竟他掌握了太多秘密,徐恩曾甚至给他安排了南京反省院副院长的职务,让他有个安身立命之处。

事情就这样平息了,大家都感到满意,杨登瀛的生活却因此陷入困顿,还与我党失去了联系。

南京旧照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到重庆,杨登瀛得以彻底恢复自由,到建国初期,他的生活已经十分窘迫了,他却没有找陈庚、陈养山等人,其实陈庚一直很挂念他。

1951年,全国都在开展镇反运动,杨登瀛自认为曾帮助我党,不能算敌特人员,便没有去公安局自首。

然而,有人却举报杨登瀛,说他以前是上海中统要员,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他还是上海滩有名的花花公子,不知道祸害了多少无辜妇女。

得知这个情报后,南京市公安局很快就逮捕了杨登瀛,杨登瀛百般辩解,却没人信他,他情急之下让审讯人员联系陈庚。

当时,南京法院院长名叫鞠华,他认为这件事有些蹊跷,如果杨登瀛真的是特务,怎么敢联系长期跟特务打交道的陈庚呢?

为了谨慎起见,鞠华给陈庚去信一封,陈庚看到杨登瀛这个名字后,顿时激动起来,原来杨登瀛还活着!他回想起杨登瀛为我党做的贡献,以及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就感慨万千,便给鞠华回信一封,说:

鲍君甫,自1927年即暗助我党,曾多次立功。建议从宽。

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将一个死刑判决给掰了回来,杨登瀛很快便被释放。

后来,杨登瀛的事迹逐渐被披露,人们这才知道他原来是个大英雄,但他的生活却很穷困。

陈庚

1954年,杨登瀛给陈庚写了一封信,说自己生活十分困难,希望得到帮助,如果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他不会开这个口的。

陈庚接信后,非常重视,当想要跟杨登瀛见一面,在南京军区的安排下,杨登瀛来到了北京,与阔别20年的老朋友见了面。

当时,与杨登瀛见面的还有陈养山、安娥等人,他们都是老熟人,众人无不感慨万千。

为了解决杨登瀛的生活,陈庚给南京方面写了一封信,“希望给杨登瀛一些救济,或想其他办法帮助一下”。

后来,南京公安局每个月给杨登瀛发放100元生活费,当时人均工资才几十元,100元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但是,杨登瀛家依然过得很拮据,原来他家孩子太多,开销实在太大,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孩子们冻得不行,他便向安娥求助,安娥便给他寄去了很多棉衣和生活用品。

1967年,杨登瀛被几个自称为“专案组”的人带到北京,此后就再也没回家,他被胁迫写陈庚和陈养山的“黑材料”,但被他严词拒绝,为此还挨了好几顿打。

1969年年底,杨登瀛因病去世,死前对孩子们说:

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也不是什么内奸,我到底算一个什么人,自己也说不清,但周总理是知道我的……

正如杨登瀛所言,周总理没有忘记他,1976年周总理临终前与罗长青进行了密谈,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名字,其中就有杨登瀛。

作为秘密战线曾经的最高领导者,周总理提到杨登瀛,大概是为秘密战线工作者在建国后的不公待遇感到不平,虽然无可奈何,却通过召见罗长青向外界释放出一个信号:一切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都不该被忘记!

可惜,杨登瀛没能得知这件事,他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