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35年前真心话曝光!2亿白宫改造令背后,藏着一个惊天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29 12:06 浏览量:8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1990年,在接受《花花公子》专访时,唐纳德·特朗普曾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生命不过是等待死亡的过程。说到底,这处境相当悲哀。我们在此度过六七十载光阴,转瞬即逝。你赢了,你赢了,但到头来,这些成就根本不值一提。”
众所周知,每位总统都关心自己将如何被后世铭记。但这段35年前的言论,深刻揭示了特朗普的本质、他的崛起之路以及今日的执政之道。他不仅渴望留下遗产——无论好坏——即便两度当选总统也远未满足。特朗普真正渴求的是——以某种形式——永生不朽,而他才刚刚起步。
如今,特朗普在世界留下的印记已无法抹去。他总能从腐败和违法行为中逃脱法律制裁,开启了总统豁免权的新纪元。2020年他拒绝承认败选,险些引发政变,严重动摇了选民对美国选举制度的信心。而他严厉的移民镇压、对出生公民权的执念以及对言论的审查,更挑战着美国精神的本质内涵。
但要真正理解特朗普更宏大的政治图景及其如何成功重塑美国,必须认识到他不仅是政治人物,更是某种更宏大的存在:最粗粝意义上的文化图腾。
正是特朗普的这一面,开始解释其总统任期中最诡异的特质之一:他对美学的执着,以及如何强行将个人风格与品味强加于美国。无论是让白宫更像他的私人住宅,还是将艺术变成自己的私房项目,特朗普都在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美国政府的认知。换言之,当我们凝视政府建筑与机构时,特朗普希望我们只看到他——即便在他离任之后。
说特朗普始终追求名声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他成年后真正追逐的其实是无处不在的状态。名人地位、无尽财富和电视成功永远不够;他渴望成为无处不在的存在。在纽约经商的漫长岁月里,特朗普完全痴迷于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高建筑的念头。数十年前他就已植入美国时代精神,为小报提供源源不断的八卦素材,自1970年代起让其版面充斥着一桩桩丑闻。他的房地产事业、极尽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最终成为真人秀明星的经历,使他成为美国资本主义过度膨胀的典型写照。
这种永无止境的无处不在的追求,或许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深刻地塑造了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和总统任期。毕竟从政治立场看,特朗普可谓变幻莫测:他当过民主党人、独立人士,也当过共和党人。尽管特朗普长期坚持某些政策理念,如关税政策或种族主义阴谋论,但他始终将个人利益置于任何政策议程之上。其真实诉求似乎并非单纯成为美国总统,而是要成为美国本身最持久的象征。
换言之,特朗普的政治使命是重塑美国形象。他似乎并非急于为共和党争取胜利,而是试图将美国塑造成自己的化身。那个以理念为旗帜的美国——移民之国,或代代美国人努力完善的不完工工程——已不复存在,因为在他眼中,美国即特朗普。
要理解特朗普的美学观,必须追溯至1980年代纽约富豪名流的生活方式——那个定义特朗普在美国文化中崛起的时代与地域。他今日推崇的诸多事物——房地产、电视收视率、《时代》杂志封面——皆可溯源于那个时代。至少在特朗普及其社交圈眼中,这些都是权势的象征。
那个时代充斥着贪婪与炫富狂潮,而特朗普对此乐在其中。在《花花公子》专访中,当被问及为何如此热衷展示财富时,他如此回应:“财富展示自古有之,未来亦然。且让我告诉你,展示本身是件好事。它向世人证明成功可能。它能展示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渴望成功至关重要,而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仰望成功者。”
正如他当年对纽约广场酒店的投资,特朗普今日对美国的构想同样浅薄。美国体制乃至经济实际运转如何并不重要,唯一要紧的是美国在外界眼中的形象。只要能炫耀财富与军事力量——无论是镀金的白宫还是B-2隐形轰炸机编队飞越——光鲜的外表便足够,纵使内部空洞破产也无妨。
因此,特朗普自然将总统任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将个人风格与审美强加于美国。两届任期中,他多次签署行政命令改造联邦建筑外观,摒弃新兴建筑风格,转而推崇仿效古代帝国的宏伟新古典主义建筑。他深度介入新型空军一号的设计,使其外观与其私人飞机惊人相似。他还彻底改造了白宫内部,甚至宣布计划斥资2亿美元在东翼扩建宴会厅。
但特朗普对重塑美国形象的执念远不止于改造总统办公室。今年早些时候重返白宫后,他清除了肯尼迪中心董事会成员,任命新董事会并选举自己担任主席——这在美国总统履职中实属罕见。这一举动彰显了特朗普对文化战争的个人投入,甚至希望直接参与决定美国民众应欣赏何种艺术。
特朗普重塑美国形象的企图包含两大核心要素:其一是确立新的美国规范——改变公众对普通美国生活方式的认知;其二是让他亲自化身那个美国——将自己塑造成终极的向往对象。
他强化了性别规范,并塑造了某种超阳刚气质的意图,这些理念已渗透其整体美学体系。某些举措尤为露骨:他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将“立即解雇多位不认同我们艺术文化黄金时代愿景的董事会成员”,并明确表示将不再容忍变装秀或其他“反美宣传”。
特朗普还热衷于推广传统力量形象,将其作为自身与美国的象征。去年他遭遇刺杀未遂后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拳头高举空中,鲜血顺着脸颊流淌,高喊“战斗,战斗,战斗”——已被绘制成油画,取代了奥巴马肖像悬挂在白宫。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常发布经PS处理的特朗普形象:或化身超级英雄,或展现健硕体魄。
所有这些意象都在试图唤起人们对美国应有面貌的陈旧想象。特朗普真正兜售的理念是:那个选出巴拉克·奥巴马的美国——那个由跨种族、跨阶级联盟形成的决定性多数——从未真正存在过。 在特朗普的白宫里,似乎始终存在着对更白人化美国的怀旧情结。这一切最终都体现在特朗普的政策议程中。他推行的大规模驱逐行动、关于出生公民权的行政令,以及对移民基本权利的打压,都凸显出他作为总统的核心目标之一,正是要重新定义“美国人”的本质内涵。
重塑形象的最后一步,是让特朗普亲自化身那个美国。这涉及复兴美国传统的个人主义与自力更生理念,即那种错误观念:最成功的美国人都是白手起家,且个人成功比任何集体理想都更值得追求。特朗普的整体美学风格,特别是他将个人风格强加于美国政府的方式,正是对这种哲学的颂扬。这一切都是对他自身的颂歌,而非致敬美国人民或那些为他创造财富基础的前辈。
其整套哲学体系的核心,正是源于对成功的简单化认知:他屡屡失败未必是个人能力不足的体现,但他的成功与财富却完全归功于自身。因此特朗普竭力向美国人推销的美学——赤裸裸的粗犷力量、浩瀚财富与所谓成功的炫耀——勾勒出一个漠视历史罪孽的个人主义社会图景。在他构建的世界里,只要积累足够财富与权力(正如他与美国所做),便值得尽情炫耀。
正如他1990年对《花花公子》所言,他将成为文化图腾——在他逝去后仍能代表美国伟大的象征。他渴望全世界永远注视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