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汪伪当过汉奸,老蒋封他中将,解放后又成为开国功臣,为何?
发布时间:2025-09-07 10:23 浏览量:14
“1956年4月,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笑着交代:‘给唐生明拨四万元,他落户北京还缺房子。’”
会议室里有人愣住了。唐生明,这个名字在十年前还是国民政府通缉榜上的“特大汉奸”;再往前两年,他又被蒋介石亲口赞为“抗战奇功”,授中将衔并奖银两百万。一张牌,被两位宿敌轮流翻来覆去,却始终没有被弃置,这究竟靠的是什么?
要想解开谜团,需要从1939年初冬的陪都重庆说起。那时,日军已控制华北华中,汪精卫准备在南京成立伪政权。蒋介石以“三面作战”自居,一面正面抗战,一面对共内战,第三面则是对汪的暗斗。为这第三面,他急需一位能混进汪伪高层的“活棋”。戴笠推荐了唐生明——黄埔四期、唐生智之弟,背景硬,人脉杂,还擅长社交。
蒋介石并不放心,他反复查阅档案:唐氏兄弟与中共交往甚密,甚至在南昌、秋收两次起义时暗送枪弹。风险固然大,价值也大,最重要的是唐生明在社交场上的“花花少爷”外壳足够迷惑人。蒋思忖良久,仍拍板:“就他了。”
1940年中秋,唐生明带着影星夫人徐来绕道香港潜入上海,天天出入舞会酒会,故意高调。试想一下,外界只见他夜夜笙歌,哪想到背后还有军统暗号密报。果不其然,汪精卫留意到了这对新晋“名流”。可汪多疑,为了验证忠诚,他安排了著名的鸿门宴。
宴席上觥筹交错,汪突然冷声质问:“你是不是奉戴笠命来取我性命?”全场空气一度凝滞。唐生明拍案而起:“杀鸡何须牛刀?真要取汪先生,带着妻子来赴宴算哪门子江湖规矩?”一句半真半假的怒斥,配合“拖家带口”这种不设防姿态,恰到好处地化解了杀机,也让汪精卫姑且放下了心。
汪放下心还远远不够。陈璧君三天两头约徐来“喝咖啡”,实则旁敲侧击;唐生智则在重庆《中央日报》头版刊登“痛斥逆弟启事”,蒋介石更配合地对外宣布“通缉唐生明”。这一唱一和,让汪伪上下信了八分——唐生明与重庆彻底决裂。就这样,他在南京、上海左右逢源,建立起与周佛海、李士群等人的密切往来。
真正考验随之而来。1943年夏,军统电令:设法铲除李士群。李手握特工总部,血债累累,保护层层叠叠。唐生明先在日军宪兵司令岗村面前“吹风”,又在周佛海处“添柴”,制造李士群已成“极端不可靠汉奸”的舆论。岗村一拍桌子:“牛肉饼宴请!”氰化物下肚,李士群当场毙命。至此,唐生明的内线地位无可置疑。
值得一提的是,唐生明的情报不仅对中方有用,同盟国也尝到甜头。1944年秋,他与日本海军少佐古川对饮。古川酒酣耳热间透露:联合舰队正集结琉球,打算再演一次珍珠港。密报送达重庆,经美军核实后采取“抢先偷袭”,重创日舰百余艘。美国海军史料迄今仍保留对那份中文译电的高度评价。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当众撕毁通缉令,又在上海赐宴嘉奖,授唐生明为“国防部中将部员”。然而盛筵易散,国共决裂不可避免。唐生明看得透,对内战摇头。他在南京、长沙、广州之间穿梭,暗中与唐生智、程潜、陈明仁等人联系,做的还是“和平局”。1949年8月,长沙突然宣布停战,湖南未遭炮火,正是唐生明早期疏通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他婉拒赴台邀请,转道香港。这里,他又促成“两航起义”——两家民航公司260余架飞机、万余人员整体北上,等于让大陆一步跨进喷气时代。周恩来拍案称许,毛泽东干脆邀其回京担任国务院参事,并拨款安家,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纵观唐生明的一生,外人最常问的是:他到底是“多面间谍”还是“真心爱国”?档案显示,他确实在汪伪政权挂过职,也确实收过重庆的密令,更与延安保持管道。换言之,身份多重并非传闻。区别只在于动机——若以个人升迁为核心,他完全可以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若以金钱为目的,百万赏金足够南洋养老。可他选择留在新中国,这说明政治信念最终盖过了功名利禄。
当然,他也并非完人。潇洒好酒、迷恋交际、行事游走灰色地带,都让他在保守派眼中“危险”。然而正是这种“花花公子”外表掩护,才让他在情报战中来去自如。对情报界而言,结果决定价值——既能刺破汪伪核心,又能稳住湖南局势,还能空运两百多架飞机回来,足以让敌我双方都不敢低估。
1987年,唐生明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一岁。追悼会上,沈醉题诗:“一生享尽人间福,到老终能晚节全。”军统旧人、八路军老同志、民航代表齐聚一堂,泾渭分明的群体同时为他执绋。这种复杂局面,恰恰映照了他“多面而不失本色”的一生。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缠绕到这般程度者,近代史上为数不多。有人说他是福将,也有人说他是机遇的宠儿。不管标签如何变化,有件事不可否认:在决定民族存亡的关键节点,他总能押对方向,并用看似轻佻的方式完成极为沉重的任务。这样的角色,正是谍战史最难复制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