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总监吕嘉执棒,新任团长李喆担纲首席!NCPAO新乐季首场音乐会即将上演
发布时间:2025-09-15 18:07 浏览量:1
9月19日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2025/26乐季
“回到未来”
即将正式发布!
9月19日、20日
新乐季开幕音乐会即将上演!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
吕嘉亲自执棒
新任团长李喆担纲乐团首席
作为2025-26新乐季“回到未来”开幕音乐会,9月19和20日,吕嘉总监将率领乐团,携手2025/26乐季驻院艺术家、笙演奏家吴巍和青年二胡演奏家章海玥,新任团长李喆担纲乐团首席,共同挑战四部巅峰级难度的精彩作品,也借精心策划的音乐会曲目,向观众展现乐团成立十五年来涉猎广泛、东西兼顾、传统与创新并重、踏实奋进、不断突破自我的初心。为了感念建团十五年来共同走过的非凡旅程,乐团还特意邀请了多位曾和大家携手同行的前乐团演奏家回到剧院,携手登台演奏,共同分享这份十五周年的欢乐和感动。
*点击海报跳转购票链接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由钢琴家李斯特首创的“交响诗”体裁登上了历史舞台。这种偏重于描写作曲家主观感受的音乐,打破了理性传统对曲式、调式和声的苛求,重拾了音乐创作中久违的感性因素,为西方作曲家探索写意的世界开拓了新路线。李斯特之后,理查·施特劳斯继承并发展了交响诗的艺术特色。理查·施特劳斯凭借有着丰富画面感的《唐·璜》一举成名,为严谨的德奥音乐注入了久违的澎湃和放纵的情绪。随后,理查·施特劳斯又以尼采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灵感创作了同名交响诗,将音乐表现抽象理念的可能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在这部作品中,理查·施特劳斯提炼了尼采原著中有关人类精神逐渐走向觉醒的情绪体验,并将其谱成音乐,不仅创造性地实现了哲学论述从理性抽象到感性抽象的转化,他还通过调性及主导动机的对比并置,暗示自然、哲学、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用音乐的方式为尼采的人终将走向“超人”的笃定宣誓重新做出了一个充满感性智慧的开放性总结。
向来以写意见长的东方艺术,对如何从抽象理念提取通感,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到之处。这赋予了中国作曲家独特的感性能力。黄若的《玄黄》以《易经》中“天玄而地黄”的表述为灵感,用传统乐器笙与交响乐队的对话,将大自然的色彩与中国人的民族血脉与精神传承巧妙地联结在了一起;入围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展演作品《韵神》,灵感源于湖南方言。作曲家李子傲在湖南民间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二胡和乐队进行语调化处理,表现了湖南话中的机智与幽默。
撰稿:李小庚
曲目单
“十五载如是说”吕嘉、吴巍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理查·施特劳斯暨2025/26乐季开幕音乐会
2025.9.19 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吕嘉
笙:吴巍
2025/26乐季驻院艺术家
理查·施特劳斯
《唐·璜》
黄若
《玄黄》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rV 176, Op.30
“十五载如是说”吕嘉、吴巍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理查·施特劳斯暨2025/26乐季开幕音乐会
2025.9.20 19:3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吕嘉
笙:吴巍
2025/26乐季驻院艺术家
*二胡:章海玥
李子傲
《韵神》*第八期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展演作品
黄若
《玄黄》
理查·施特劳斯
曲目介绍
理查·施特劳斯
《唐·璜》
《唐璜》的发行乐谱以尼古拉斯·雷瑙创作的同名诗歌中的一个选段作为序言,这篇诗作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名不副实的花花公子的风流韵事,倒不如说更像是对求爱过程的一系列哲学反思。
施特劳斯在《唐璜》中表达了他对爱与征服这一主题的看法。《唐璜》拥有两套主要主旋律,分别是恢宏华丽的开场——通常被称作唐·璜的主旋律——以及几个温柔的“爱情”主旋律,其中最长的一段为双簧管独奏。
黄若
《玄黄》
笙,作为中国传统吹管乐器,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素有“西方管风琴鼻祖”之称。现代笙通常设有37根竹制笙管,音域涵盖中央C下方的G音至高音谱号上方的G音,包含四个完整八度,且半音齐全。
为西方管弦乐队与中国独奏乐器创作协奏曲并非易事。如何将东西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响世界与乐器体系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是我面临的核心挑战——它们不仅音色差异显著,演奏技法与音乐逻辑也大相径庭。我的解决思路之一,是通过对东西方乐器进行校音调整以实现音色平衡,同时不仅运用固定音高,还融入音高间的微分音,将这些元素“熔于一炉”,为两种乐器搭建共同的表达基础,使它们既能自由展现自身特色与个性,又能和谐共生。
这部笙与乐队协奏曲的标题为《玄黄》。“玄黄”二字源自中国古代典籍《易经》(《I Ching》,又称《周易》)。《易经·坤卦》第六爻(上六)的爻辞记载:“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描述了龙血呈现出的玄黄色泽。中华民族常以“龙的传人”自居,因此玄黄也象征着华夏民族的血脉之色。此外,“黄”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内涵:它是中国人的肤色,关联着广袤的黄土大地、奔腾的黄河与雄伟的黄山。《玄黄》这部作品,既是对中国古老山河大地的描绘,也是对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千年的民族的礼赞,它呼应过往、诉说当下,亦展望未来。
笙协奏曲《玄黄》亦如一道“门”——门内藏有无数路径,可引领听者开启截然不同的听觉旅程。然而,所有旅程的起点,都离不开同一扇“门”,即这件古老的中国乐器——笙。独奏笙不仅引领着管弦乐队的演奏走向,更带领听众穿梭于作品构建的多重音乐境界与情感层次之中。
《玄黄——笙与乐队协奏曲》全长约22分钟,包含三个乐章,演奏时需连续进行,不设间断。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rV 176, Op. 30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创作于1896年,同年由作曲家亲自指挥首演。乐队编制庞大,震撼人心。
这部作品与哲学家尼采著作同名。尼采描写的是查拉图斯特拉这位隐居的哲学家不时把苦思冥想的哲理传授给信徒的故事,但语言是诗化的,山峦和日出、翩翩起舞的少女、午夜的钟声,还论及意志与永恒。
在柏林首演前,作曲家解释道:“我并非要复述尼采这部伟大著作,只想用音乐传达人类逐渐进化,经过宗教、科学各个发展阶段,直到产生尼采的超人思想这样一个思想脉络,表达对尼采的尊崇。”
在《引言》描绘日出的宏伟引子之后,人类感受到磅礴的力量。第二段《论彼岸之人》从大提琴、低音提琴、管风琴转入抒情段落。第三段《论伟大的渴望》以及第四段《论欢乐与激情》仿佛人类期待着自己的创造,音乐崇高,弦乐与铜管波涛涌动。即使情绪低落的《墓畔之歌》也带有欢畅之感。
进入第六段《论科学与知识》,音乐阴沉,人们似乎在进展缓慢地解决人生难题,然后柳暗花明。在接下来的《康复者》中,之前的赋格主题达到了狂热复杂的顶峰,然后逐渐减弱为一段柔和的大提琴独奏。
在《舞曲》中,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作曲家对生命力的颂扬,而批评者则指出这是他对约翰·施特劳斯的喜爱。圆舞曲的高潮融入终曲《夜游者之歌》,钟声响起,音乐逐渐进入夜曲一般的主题,全曲也由此平静地结束。
李子傲
作品标题“韵神”取自湖南方言词汇“运神”谐音,寓意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精神状态。
这一词语显露了湖南方言的最大意趣,即是乐于将理性景物或行为赋予感性美的特质。语言是更自由的音乐,而方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蕴含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幽默。
作品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意在挖掘二胡演奏技巧语调化与音乐本身的平衡,并融合现代作曲技法,将湖南民间音乐素材做夸张化、戏剧化的处理。二胡与乐队交相辉映,或幽默风趣、或深情款款,使语言与音乐互相交融、不分彼此。
撰稿:黄若、寇燚、李子傲
艺术家介绍
吕嘉
指挥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音乐总监、西班牙桑塔·克鲁兹·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及澳门乐团音乐总监,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吕嘉曾先后在欧美指挥歌剧及音乐会近两千场,合作过的世界知名歌剧院及交响乐团包括斯卡拉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等。
歌剧在吕嘉的指挥生涯中占据着特殊位置,曾指挥歌剧剧目五十余部。作为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家歌剧院担任总监的亚裔指挥家,他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1989年获安东尼奥·普兰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1998年他指挥的歌剧《茶花女》被马切拉塔歌剧节评为最佳诠释。2007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为他颁发“总统杯”;同年,他在罗西尼歌剧节里指挥的《贼鹊》被评为当年“最佳歌剧”。
吴巍
笙
国际知名的笙演奏家吴巍将他那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带入 21 世纪,其艺术造诣远超传统的界限。
在中国,笙是一种簇状竹簧簧片组成、装在金属共鸣腔中的簧管乐器。据说它的声音如传说中凤凰的歌声般空灵轻盈,银铃般闪亮而转瞬即逝吴巍音色明亮通透,其乐器在旋律、和声、节奏与复调方面所展现出的无限可能,使他与众多艺术家及作曲家(如黄若、古斯·杨森、陈银淑、尤卡·提恩苏、贝恩德·理查德·多伊奇、翁德雷·阿达梅克、申东薰、恩乔特·施耐德、方满、罗孚·瓦林等)展开广泛合作,涵盖传统、室内乐及交响等不同形式。他既在独奏会中即兴演奏,也与爵士大乐队同台,涉足电子音乐创作,同时也参与极简主义或巴洛克音乐的演出。
在交响音乐领域,吴巍曾受邀与多支世界顶尖乐团和合奏团合作,包括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琉森音乐节当代乐团,以及荷兰巴洛克乐团、当代乐集、阿特拉斯合奏团和北德广播爵士大乐队等。
他经常受邀参加国际重要音乐节的演出,包括伦敦 BBC 逍遥音乐节、巴黎秋季艺术节、多瑙河音乐节、琉森音乐节、东京三得利音乐厅夏季音乐节、统营国际音乐节,以及最近的 2025年欧海音乐节。
在吴巍丰富的唱片作品中,有多张专辑获得重要奖项的肯定。其中,他为德国 DG 唱片录制的陈银淑笙协奏曲专辑荣获 2015 年《BBC 音乐杂志》大奖。
吴巍与柏林爱乐乐团成员马丁·施特格纳(中提琴)和扬内·萨克萨拉(低音提琴)共同组建了“吴巍三重奏”,该组合每年都会在柏林爱乐大厅的室内乐厅演出。作为柏林“亚洲艺术合奏团”(Ensemble Asianart)的创始人,他热衷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器乐演奏家共同呈现跨文化音乐节目。在“丝绸之路音乐节”(Morgenland Festival)中,他与爵士小号手英戈尔夫·布尔克哈特和钢琴家弗洛里安·韦伯组成“丝绸爵士三重奏”。吴巍也是跨界项目的理想合作伙伴,涉猎文学、舞蹈、戏剧、建筑等多个领域。
未来,吴巍的重点项目包括:2025/2026 乐季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驻院合作计划,以及在 2027 年巴黎新锐艺术节 Festival ManiFeste 上,与当代乐集和法国蓬皮杜中心音乐与声学协作研究所(IRCAM)共同首演菲利普·勒鲁《为笙、合奏团与电子音响创作的协奏曲》。
吴巍 1970 年出生于中国高邮。他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并在瑙曼基金会的资助下,于 1995年开始在柏林获得为期四年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文化交流奖学金,目前长期居住于柏林。自 2013 年以来,吴巍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笙专业的特聘教授。
章海玥
二胡
章海玥,青年二胡演奏家、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二胡教师。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于红梅教授。
她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至央音博士毕业,曾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朱江波教授至本科,师从国家一级演奏员姜克美学习板胡。2017年保送至研究生部,师从二胡演奏家、资深教育家刘长福教授。在校期间还受陈耀星、萧白鏞、许讲德、邓建栋、张希臣、唐峰、叶强等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
她曾获“文华奖”第三届全国民族器乐演奏比赛少年专业组银奖,2009年CCTV“巨人教育杯”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二胡少年组金奖,2013年第二届“敦煌杯”全国二胡大赛职业青年A组金奖,2014年台北新竹市“竹堑杯”国乐器乐大赛第一名,2014年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二胡独奏青年组铜奖,2023年中国音乐最高奖---“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第一名。同年被中央音乐学院评为“汉能英才”,2024年入选“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中国民族弓弦乐演奏人才。
她作为独奏演奏家,多次受邀与海内外各大乐团进行过合作,首演了多部二胡作品。还曾多次受邀录制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启航》跨年晚会系列、2024“中华情.中国梦”中秋文艺晚会等。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2010 年在北京的创建,是开启中国交响乐发展新篇章的里程碑事件。同蓬勃进取的时代和有容乃大的城市相伴相生,他们始终以澎湃的热情与创新精神、不懈的奉献与精进品格,为最高品质的音乐演奏和传播而矢志不渝。
历经十五年光辉旅程,汇聚百位卓越演奏家,今天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享有崇高艺术威望的顶级乐团,也是北京及全中国音乐生活发展前行的卓越引领者。作为世界级表演艺术地标,国家大剧院是其主要驻地,更是其出色国际视野、文化底蕴、艺术创想的源泉。百余位新生代海内外音乐翘楚以此为家,凭出众的才华和情怀成为新时代顶尖国家乐团的代言者。
乐团每年均以 48 周乐季呈现逾百场精彩演出,带领近 20 万观众遨游深邃音乐世界、感受触动心弦的美妙时刻,推动中国音乐生活不断的探索和突破。他们独有的热情、活力和精湛技艺,堪称其标志性的艺术风格。他们携手指挥家马泽尔、梅塔、捷杰耶夫、郑明勋、艾森巴赫、丹尼尔·加蒂、梵志登、法比奥·路易斯、阿什肯那齐、吕绍嘉、张弦、李心草、张国勇、张艺、李飚、林大叶等,钢琴家布赫宾德、科瓦塞维奇、布尼亚季什维莉、阿卜杜瑞莫夫、沃洛丁、郎朗、王羽佳、张昊辰、陈萨、维京格尔·奥拉夫松等,大提琴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穆特、郑京和、列宾、吕思清、宁峰等,中提琴家梅第扬,歌唱家多明戈、努奇、弗莱明、李晓良、和慧、沈洋、宋元明等大师级艺术家,创造了无数难忘的巅峰现场。
将艺术创意和人文情怀相结合,使音乐成为融汇古今与东西、沟通艺术与现实的桥梁,是乐团始终坚守的乐季理念。除了精湛演绎历史经典,他们还不遗余力支持现代音乐及青年作曲家,有硕果累累的新作委约、唱片出版。从陈其钢、赵季平、于京君、马格努斯·林德伯格、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等顶尖大师,到倾力参与的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他们促生了陈其钢《江城子》《如戏人生》、赵季平《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琵琶协奏曲》、于京君《日新》、盛宗亮《神鸡破晓》、黄若《蝶·变》、多伊奇《现象》等优秀新作,推动了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及其在海外的推广。2012 年,已故大师马泽尔执棒其改编的瓦格纳《无词指环》由索尼发行,被大师评价为该作品有史以来“最完美的演绎”;2019 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获颁中国发烧唱片大奖;2021 年,贝多芬《爱格蒙特》戏剧配乐是该作品首次中国录音。历时三年并在 2024 年完成的布鲁克纳全套交响曲演出和唱片灌制,是乐团发展和布鲁克纳在中国推广介绍的历史性事件。《留声机》杂志(Gramophone)评价该套唱片:“极具情感表现力,音色灿烂而辉煌”,并将其收录“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最佳录音指南”。
在歌剧舞台上,他们缔造了中国歌剧音乐演绎的全新高度,对歌剧艺术在中国的介绍、推广和发展怀有划时代的贡献。十余年来,他们演绎了近 70 部歌剧制作,成就了瓦格纳《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圣-桑《参孙与达丽拉》、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普契尼《西部女郎》等歌剧的中国首演,并世界首演印青《长征》、郭文景《骆驼祥子》等 17 部中国歌剧。2024 年至 2027 年,乐团将首次演绎全本国家大剧院版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他们经常以丰富的艺术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使音乐之美融入生活、触手可及。2024 年,乐团管理运行的“北京青年交响乐团”远赴纽约,参加世界青年管弦乐团周,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2020 年起,他们开始推出线上演出,场均浏览量近 3000 万。乐团以“艰深的曲目和爆棚的状态”(《音乐周报》)、“引领观众和行业的格局和勇气”(《北京日
报》)三度完成中国巡演。作为国家文化使者,他们赴柏林、纽伦堡、基辛根、悉尼、首尔、大邱、新加坡、华盛顿、芝加哥、纽约、费城、安娜堡、教堂山、旧金山、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莫斯科、圣彼得堡、爱丁堡、汉堡等地巡演。2014 年和 2017 年,他们同吕嘉两赴北美,成为首支进入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芝加哥交响中心、旧金山戴维斯大厅、蒙特利尔交响大厅官方演出季的中国乐团,也因“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Musical America)被赞誉为“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ConcertoNet)。2025 年,乐团携手郑明勋完成首度欧洲多国巡演,登台爱丁堡艺术节、桑坦德国际艺术节、易北爱乐音乐厅,“毋庸置疑地展现出宏大的艺术抱负”(《汉堡晚报》),获得“热烈而一致的喝彩,观众持续欢呼”(Bachtrack)。
吕嘉自 2012 年接任陈佐湟成为首席指挥,并从 2017 年兼任乐团音乐总监及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2025/26 乐季起,张弦任首席客座指挥。乐团现任助理指挥为赖嘉静。
近期音乐会
“一脉之声”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室内乐
2025.9.21 10:30
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窦聪昶 小提琴
何静 中提琴
王无山 大提琴
姜波强 钢琴
多赫南伊
C大调弦乐三重奏小夜曲
勃拉姆斯
C小调第三号钢琴四重奏,Op. 60
*点击跳转购票链接
✦
•
✦
“时光回旋”
张洁敏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绎蒂皮特、罗西尼与海顿
2025.9.29/30 19:30
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张洁敏 指挥
杨猛 大提琴
杰米·桑切斯 单簧管
蒂皮特
《科雷利主题幻想协奏曲》
海顿
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Hob.VIIb:2(仅9月29日)
罗西尼
引子、主题与变奏(仅9月30日)
海顿
D大调第101号交响曲“时钟”, Hob.I:101
*点击跳转购票链接
编辑:文乔岳
转载编辑:陈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