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学良幼子重返祖国,因不会汉语在飞机上请人帮忙
发布时间:2025-07-21 14:23 浏览量:12
文:博览
1994年5月,张学良的小儿子张闾琳,乘上了从美国到北京的飞机。
张闾琳此次回国,是奉父命回家来看看的。
可是,张闾琳自从10岁离开故土后,就再也没有学习过中文,一直生活在美国的他。
并不会中文,他在出发前一直担心到中国后沟通不畅,甚至还想找个“翻译”帮助自己。
恰好,张闾琳的身旁就坐了一位热心乘客,这位乘客对中国很熟悉,和张闾琳聊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张闾琳还要到了他的联系方式,以备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
可是,张闾琳下了飞机才知道,自己完全多虑了,因为中国的外专局司长竟然早已在机场等候着自己。
那么,张闾琳这次来中国都做了些什么?张闾琳为什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美国?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张闾琳的一生经历。
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儿子,在1930年出生。
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爱情故事颇为浪漫,却又引人争议。
张学良和赵一荻都出自官宦之家,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曾经在北洋政府任职,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号称“东北王”。
赵一荻因为排行第四,在外面多被人称为“赵四小姐”,而张学良也因为父亲的关系,被人们称为“少帅”。
1927年,在天津的一场舞会上,天生丽质的赵四小姐正坐在大厅的角落处休息,却看到了一个身着白色西装的英俊男人缓缓向她走来,并向她提出要舞。
两人在舞池中一舞定情,互相倾心,这一年,张学良27岁,赵四小姐年仅16岁。
随后,两人时常会一起游玩,比如去高尔夫球场,或者去北戴河避暑,夜晚之时,也会打电话互诉衷肠。
图源网络
可是,两人的爱情却最终不被女方的家庭所接受,因为张学良早在15岁的时候,便娶了妻子于凤至。
两人相识两年后,赵一荻便偷偷跟着张学良来到了沈阳。
她的父亲在报纸上登报表示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而赵四小姐的上一次登报,还是因为她的美貌。
赵庆华自然是疼爱自家女儿的,也欣赏年少有为的张学良,再加上两家长年交好,是不会这般绝情的,而他的登报声明,也是为了维护自家的门庭清誉。
赵四小姐到了沈阳后,便一直跟在张学良的身边,当他的私人秘书。
而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是个善良大度的人,接纳了这位小妹,对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孩子也很好。
当时,于凤至已经为张学良生下了一女三子。
因为种种变故,张学良的前三个儿子都先后死掉了,这也让于凤至和张学良非常伤心。
其中,三儿子张闾琪死得最早,在1931年因为肺结核去世,年仅12岁。
大儿子张闾珣是在1954年因为败血症去世,年仅37岁。
二儿子张闾玗是在1958年遭遇车祸而去世,年仅40岁。
大儿子和三儿子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大儿子张闾珣从小就受到了祖父张作霖的喜爱,也被寄予厚望。
却在1933年,因为在欧洲留学的时候被德军的炮弹轰炸留下了心理阴影,导致精神出现了问题,后来又因为父亲被囚禁,导致精神状态一直很差,长期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二儿子张闾玗是个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在张学良夫妇经济窘迫时,还张口向父母索取大量金钱。
张学良和于凤至唯一的女儿张闾瑛是个才女,精通多国语言,后来定居在美国照顾母亲于凤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因为对日“不抵抗政策”而被众人谩骂,赵四小姐也被冠上了“红颜祸水”的称号。
张学良因为1936年发动的“西安事变”,被蒋介石忌恨且囚禁着,而赵四小姐也一直对张学良不离不弃。
前些年,由于和于凤至轮流照顾着张学良,使得赵四小姐可以在“轮班”时候,回到上海照顾张闾琳。
可是,因为于凤至的乳腺疾病日益严重,必须得前往美国治病,所以照顾张学良的重任就交到了赵四小姐一人的手中,这时候,赵四小姐也分身乏术,无力照顾年幼的儿子。
1940年,赵四小姐将自己年仅10岁的儿子交到了伊雅格的手中,伊雅格是个美国人,曾经在东北当过军需官,和张学良交情匪浅。
他将张闾琳带到了美国,为了让孩子不受张学良的牵连,伊雅格让张闾琳在美国隐姓埋名地生活着,并将他当做亲生儿子抚养。
张闾琳在美国没有接触到中文,甚至连自己的父亲张学良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平日和伊雅格夫妇交流,也是用英语,这也导致了以后赵四小姐找儿子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张闾琳和亲生父母相认
自从将儿子送走后,赵四小姐做梦都听见了分别那日孩子撕心裂肺地叫着“妈妈”,可是,赵四小姐也没有办法,她还要留下来照顾张学良。
在1946年,张学良被蒋介石送到了台湾省囚禁着。
两人相依为命,这时的赵四小姐早就没有了以往搽脂抹粉的打扮心思,常常一身素雅地呆在张学良的身旁。
1952年,听说美国旧金山华人社区那里发生了一次火灾,赵四小姐揪心得不行“也不知道儿子有没有事,以后还能不能再联系上”,可是,她早已无法和外界取得通讯联系。
直到1955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好友董显光要前往美国担任“大使”,赵四小姐连忙将伊雅格夫妇的地址交给了董显光,并拜托他寻找孩子。
董显光来到了赵四小姐给的地址住,却发现一场火灾过后,这里由原本的住宅区变成了一个高尔夫球场。
董显光在美国经过百般求助,终于在洛杉矶找到了25岁的张闾琳。
此时的张闾琳已经长大成人,像年轻时的“少帅”一样英俊迷人。
1956年,张闾琳前往台湾省高雄市探望仍被囚禁的父母,一家三口才终于团聚了。
1964年,由于张学良信奉基督教想要接受洗礼,而基督教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制的观念,所以张学良只能有一个老婆。
赵一荻照顾张学良多年,又和张学良多年恩爱,张学良自然心中偏向于赵四小姐,因此,拜托女儿张闾瑛给予凤至捎去一封信,信中道出了自己的难处。
远在美国的于凤至收到了张学良的信后,表示愿意成全张学良和赵一荻二人。
因此,在1964年3月,于凤至和张学良正式离婚,4个月后,张学良终于牵上了赵一荻的手,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赵一荻没名没分地追随着张学良多年,又在张学良受苦时不离不弃,他们的婚姻得到了许多亲朋好友的祝福,其中也包括于凤至。
在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的日子明显好过了很多。
经过上下打点,张学良终于在1990年,结束了被囚禁的生涯。
张学良这些年一直记挂着祖国,想要回到沈阳的家中看看,可是却不被台湾省允许。
而大陆这边一直认为张学良是位民族英雄,非常感激张学良当年为抗日所做出的贡献。
为了方便照顾父亲,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在1995年将他接到了美国,从此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就一直生活在美国。
张闾琳聪明又勤奋,考上了美国的加州大学,毕业后又成为了航天领域的专家。
张闾琳是在大学的时候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陈淑贞,两人在同一所学校念大学,陈淑贞是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
两人在相识后,互相隐瞒身份,直到新婚之日,才坦诚相告,没成想,两人竟是如此的“门当户对”。
张闾琳和陈淑贞有两个儿子,由张学良取名为“信”和“仰”,两个孩子都成为了社会上的精英。
大儿子张居信,出生于1962年,是计算机方面的天才,曾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在2004年,成为了东北大学的兼职教授。
小儿子张居仰,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在传媒行业熠熠生辉。
看着孙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张学良却还有一个心结未曾打开,这个心结就是回家一趟。
1990年之前,一直被幽禁,1990年之后,张学良虽然被放了出来,这个请求却仍然不被台湾省当局政府所允许。
善解人意的赵一荻当然明白丈夫的心结,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着,要不就让儿子过去一趟,代替他们夫妻二人回趟家,探望一下故乡。
张闾琳听说了父母的心愿,自然是愿意为父母达成,并且对于他来说,从十岁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也想回去看看。
张闾琳的回国计划制定得非常小心,毕竟他是张学良的儿子,倘若他堂而皇之地回到中国,可能不利于父亲离开台湾省的计划。
毕竟,张学良早有打算离开台湾省,前去美国定居的打算,在这种时候,还是不宜得罪台湾省的当局政府。
幸而,在1994年,他作为航天方面的专家,有一次去北京参加会议的机会。
在1994年5月,64岁的张闾琳和妻子从美国坐上了前往北京的飞机。
张闾琳下了飞机之后,我国的外专局司长给他们办理了相关的手续,还将他们夫妻俩安排进了四星级的旅店。
在北京参加会议期间,张闾琳参观了火箭、飞机、卫星等模型和实物,由衷地为中国航天方面的快速发展而感到喜悦。
随后,张闾琳夫妇又游览了北京的长城和天安门广场,便迫不及待地坐上了从北京前往沈阳的列车。
我国政府非常尊重张闾琳夫妇的意愿,从北京到沈阳,都为他们夫妻二人配备了专门的翻译人员。
为了不让张闾琳夫妇和远在台湾省的张学良夫妇为难,我国也让媒体不要报道此事,对于张闾琳先生此次的行程完全低调处理。
至于张闾琳老先生有什么想要见的人,我国政府也会尽量为其联系。
到达沈阳后,张闾琳夫妇参观了已经成为当地文物保护单位的“张氏帅府”,非常感激当地政府这些年对建筑的保护。
看见了“赵四小姐楼”,张闾琳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指着楼激动地对妻子说道:“这就是我当年居住、童年玩耍的地方。”
妻子点了点头,并且示意张闾琳小点声,不要让人发觉。
随后,两人又参观了张作霖的墓地,这是张学良在他们临走之前特地叮嘱一定要去的地方。
当年,张学良原本打算在1931年11月将张作霖的灵柩葬在“元帅林”中,却因为“九一八事变”而未能如愿,因此,元帅林实际上是一座空穴。
这次出发之前,张学良也交代了儿子:“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将祖父的灵柩从辽西锦县迁到辽宁抚顺的元帅林中。”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由于现实的原因,至今都没有实现。
在2013年,元帅林因为艺术价值较高,而成为了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回乡之旅,张闾琳夫妇两人拿着照相机,沿路拍了好几张彩卷的相片,等回去了便要拿给张学良夫妇看。
几日后,张闾琳夫妇从大陆回到了台湾省,对这次行程非常满意。
张学良夫妇听见了张闾琳亲口描述沈阳的变化,看见了张闾琳带回来的老家照片,心中感慨万千,终于放下了自己的心愿。
1995年,张学良夫妇移居美国的行程也十分顺利。
2000年6月22日,88岁的赵四小姐在美国去世,在临死之前,坐在轮椅上的张学良还握着这个相伴了他多年的妻子的手,不舍地喊着妻子的昵称。
一年后,101岁的张学良也在医院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和妻子一起被葬在了美国。
张闾琳一生去过中国三次,第二次是在1995年,第三次是在2005年。
在第三次去中国的时候,张闾琳还带上了自己的儿子张居信,他们一家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张闾琳意在告诉自己的儿子:我们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是的,像张闾琳一样的海外游子,无论漂泊到哪里,都割舍不掉和祖国的牵连,祖国也时刻记挂着他们。
参考文献:
富拉尔基区人民政府网:《【党史知识】历史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