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兵败之坎(二十七):孙元良在第16兵团并不得心应手
发布时间:2025-07-25 20:32 浏览量:1
孙元良出任了第16兵团的司令官,是因为他是孙震的亲侄子,又是中央嫡系将领,这个“双重身份”,说起来很好听,也很“实惠”,在蒋介石、孙震的相互努力、相互妥协之下,很快便发表了任命。但在川军这支队伍里,众人却未必会识他的“戏”。
孙元良这个人,此前和川军并无渊源,甚至说他是“川人”都很勉强,他是个不吃辣椒、不喝酒的四川“客籍”人,孙家祖籍浙江绍兴,孙元良于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8岁就出川到南京读书了,毕业于黄埔一期后服务于中央嫡系部队。
孙元良是一个妥妥的中央军嫡系将领,黄埔一期毕业后,历任基层军官;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1军1师1团团长;1927年任教导第1师炮兵营营长及第2师长7团团长;1931年5月,升任警卫军第1师1旅旅长,年底改任第87师259旅旅长。1932年2月,因在“一、二八”抗战中有功,升任第88师副师长;1933年1月升任第88师师长;1935年4月任少将,1936年10月晋升为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升任第72军军长;南京失陷后,被宋子文诬告入狱,出狱后任军委会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副主任兼第10军团军团长。后出国考察。1943年9月任第28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7月兼任第29军军长;1945年10月,第29军被裁减,改任常(熟)、镇(江)警备司令;1946年6月任重庆警备司令。
这里多说两句,现在打开网页,一搜索孙元良,可谓是三大标签:第一,进步全靠他叔孙震;第二,贪财好色;第三,民国第一“飞将军”。最后再来一句“他有个儿子是个大歌星”,似乎这个人,前半生活在他叔孙震的阳光下,后半生活在儿子的光环里。
笔者只问一句,孙元良黄埔一期毕业时,孙震才是四川并非头等军阀田颂尧手下一个普通的将领,有多大的能耐与威望?而且二十年代,四川军阀正在混战,和中央根本还没有挂上钩,孙震的威望在蒋介石那里,有用吗?即便是后来当上了杂牌军的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在蒋介石面前又会有多大用途呢?要知道,1933年,孙元良已经是中央嫡系部队的师长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和他叔孙震平级了。
而关于孙元良南昌牛行车站弃守一事,网上铺天盖地地说着“瞎话”,说什么蒋介石明里下了枪毙他的命令,一转眼就送他出国了,原因是怕他叔孙震。真是岂有此理,北伐之时,整个川军都没有引起蒋介石的重视,何况一个二流川军军阀田颂尧的部下乎?北伐时候的蒋介石,会玩这样卑劣的手法?
还有淞沪前线要强奸前来慰问的女学生一事,是那个叫什么的家伙回忆录里写的,而且有鼻子有眼,好像孙元良直接给他对话了一样。孙元良,好歹也是个知识分子,就是有强奸女学生的心,也不可能告诉别人的。另外,方靖回忆文章里谈起过一个色鬼师长夏楚中,每到一个地方,部下早已为其准备好了“菜”,还用自己去强?
最后说一下南京保卫战之后,那么多从南京逃回去的将领,采取了各种方式,甚至有到日军战俘营里做苦力好长时间才逃脱回来的,也有投降或“假投降”、“奉命投降”的,为什么没有人去追究,偏偏要说人家孙元良?即便是逃跑到妓院,被妓女救下了,那也没有什么,如果舌头一弯,还有可能写一出风尘女子与风流将军的戏文出来呢。原因就是宋子文告了他的状,可经军事法庭审判,宋子文败诉,孙元良无罪无过,释放了!当然,因为此事及其他一些事,孙元良还得罪了陈诚。
说了这么多,只是要说明一点,孙元良是中军嫡系将领,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将领,是后期发展并不十分顺利的黄埔一期生,但不能说这个人就是个花花公子,没有一点本事,能在北伐前期干到团长、能在33年干到师长、能在淞沪抗战时干到军长的黄埔一期生,为数不多!而接下来,他对淮海战役中战事的理解,我们还会说起。
好了,牢骚发完了,回头再说孙元良出任了第16兵团的司令官,才发现,两个军真的和其他地方杂牌军不同,他们还没有被中央军同化,部队的骨干仍然为川军将领,即便是多次打烂,也多数是回川整补的,尤其是抗战时期,他们在四川都设置有整补机构。而且,第47军是人家邓锡侯的旧部,陈鼎勋、汪匣锋等人的资格,是相当老的,而且在川军中威望也是很高的。
所以,孙元良虽然是打着叔叔的旗号就任了第16兵团司令官,但并非是得心应手的,川军与中央军、以及川军内部本身的矛盾,他处理起来,都相当麻烦。甚至出现了部下告他贪腐的事情。
而孙元良对于自己就任第16兵团司令一职,同样是有怨言的。他认为,他是中央军嫡系将领,抗战有功,本来应该在中央嫡系部队就任相应职务的,但由于受到陈诚的排挤,才不得已而屈就的。他说:“卅七年初,戡乱战事吃紧,我又被起用担任整编四十七军军长,八月调任十六兵团司令官开往徐蚌前线。按军功来计,升任兵团司令官统率六万人马,与军中同辈相比,可说毫无逊色。但说来惭愧,我统率的军队却是家叔德操先生的廿二集团军班底。该集团军属下的四十一、四十七军都是川军,后者是‘水晶猴子’邓锡侯旧部,起初叫我去当整编四十七军军长是为了整合这两支川军部队。要是没有家叔的部队做本钱,我在参谋总长陈诚底下是做不成整编军军长和兵团司令官的。”
孙元良到最后重建第16兵团,都没有融入这支川军队伍,一直到最后,将领们要起义了,孙元良去找他们时,“不料四十一、四十七军官长均避而不见,且警戒森严。”“不料严翊见利忘义,受董宋珩策动在马脚井设置阵地准备同我决战,董宋珩派人送来一信,略谓:‘全兵团已经起义,不愿西行,你快走吧!’”